中医秘方
三甲软坚散治疗肝癌
处方: 上甲(鳖甲)、下甲(龟甲)、(中甲)穿山甲、三棱、莪术、鸡内金各100克,大黄、土鳖虫、水蛭各50克。
加减:脾胃虚弱加归脾丸;
肝胃不和加舒肝和胃丸;
阳气不足怕冷的加附子、干姜、肉桂;
肝肾阴虚型为主,加用一贯煎;
气滞血瘀型为主,加用膈下逐瘀汤;
肝气郁结肝火型为主,加用丹栀逍遥散。
有腹水加泽泻、车前子、大腹皮等,或加用苓桂术甘汤;
呕血、便血,加田三七、地榆炭、白及等;
黄疸加茵陈、栀子、马鞭草等;
肋下痛剧加金铃子、延胡索、白芍、徐长卿、乳香、没药等;
腹胀纳呆加麦芽、神曲、大腹皮、砂仁、槟榔、厚朴等;
痰湿重加二陈汤、胆南星、佩兰等;
溲黄赤不利加滑石、木通、瞿麦、黄柏、白茅根等。
主治: 各型肝癌。
金玲子散治疗周身上下胀痛
组成:金铃子、玄胡各30g。
用法: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末,每服9g,酒或开水送下。
亦常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定,单独或同其他方药煎服。
功效: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义:本方证乃由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所致。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心腹胁肋诸痛;疼痛随情志变化而波动,故时发时止;气郁化火,故见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热,活血
止痛。方中金铃子(即川楝子)味苦性寒,善入肝经,疏肝气,泻肝火,为君药。玄胡
索辛苦而温,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为臣药。
配伍特点:两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为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常用组合。
运用: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之胸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
痛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腹胁肋诸痛,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用治胸胁疼痛,可加柴胡、郁金、香附等;
用治脘腹疼痛,可加木香、砂仁、陈皮等;
治痛经,可加当归、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功;
用治少腹气滞疝痛者,可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力。
禁忌:因本方药性偏凉,具有活血作用,素有虚寒者忌用,孕妇慎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各种慢性肝胆疾病、肝硬化腹水,见胆热脾寒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5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瓜蒌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注解: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等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通阳化饮的作用。
《伤寒沦》的适应证是“往来寒热,胸肋、满微结、心烦,渴而不呕,小便不利,但头汗出。”
刘渡老用来治疗少阳病兼太阴脾家虚寒病证,即“胆热脾寒”,胆热见口苦咽干、心烦、胸肋胀满;脾寒见便溏、腹泻、腹胀、纳食减少。
此方适用于各种慢性肝胆疾病、肝硬化腹水见胆热脾寒者;
肝硬化腹水兼有黄疸指数高,属阳黄者加栀子柏皮汤;
阴黄者加茵陈五苓散;
脾肾阳虚者加红参、附子、肉桂温补脾肾。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33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