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芪
常用剂量:9~15g。用于升清阳,10克以内可升血压,30g以上可降血压。20g以内利尿最明显,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若重用至120g,气虚难汗者用之可出汗,表虚多汗者用之可止汗。
2. 当归
常用剂量:小剂量3~9g应用则补血,大剂量15g以上应用则活血止痛。
3. 白术
常用剂量:十几克能健脾止泻。
大剂量:30~60g,则能益气通便,治便秘。
4. 柴胡
小剂量:2~5g用于升举阳气。
中等剂量:5~10g用于疏肝解郁,如心情郁闷、肝气郁滞、胸胁胀痛等症。
大剂量:10~30g时,主要用于解肌退热,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而致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等症。
5. 川芎
外感风寒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g。
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惯用9~12g。
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g。治顽固偏头痛,川芎用量达30g之多,最多可用至45g,还能有效降低血压。
6. 大黄
小剂量:1~5g有致泻作用。
中等剂量:9~15g可泻下。
大剂量:30g炙大黄可作为常规剂量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大黄粉0.3g以下有止泻作用。
7. 附子
轻量:1枚(重约12克)治阳虚。
重量:2~3枚祛风湿、止痛。
大剂量:制附子100300克加甘草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的作用。
8. 人参
常用剂量:5~10g,用于复脉补气。
大剂量:回阳气脱时可用至15~30g。小剂量3g则可增强记忆力。
9. 红花
小剂量:0.9~1.5g,少用可养血。
稍多剂量:活血。
大剂量:能破血。12~15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
10. 知母
常用剂量:在升陷汤等方剂中,知母常用剂量为9~12g,用于滋阴润燥、清热泻火。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2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