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97岁御医临终前吐真言:真药不在宫廷,藏在这本书里!
2025
08-19

97岁御医临终前吐真言:真药不在宫廷,藏在这本书里!

《——【引言】——》

乾隆帝的御用太医黄宫绣,活到97岁无疾而终!他一生最骄傲的,是写了一本“打假医书”。书中痛斥当时药商骗局,把520种药材的真假、好坏、怎么用说得明明白白。更神奇的是,200多年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位清朝老御医写的方子,竟然暗合现代科学原理!他到底留下了什么长寿秘诀和识药真经?

不迷科举迷本草

江西宜黄县棠阴君山村,一个书香与药香交织的儒医世家。1720年,黄宫绣诞生于此。与家族期望的“科举入仕”不同,少年黄宫绣的天资聪颖,全扑在了医书上。

读到当时流行的本草书:“写的什么糊涂账!补药不写清楚补哪里、怎么补?泻药也不直说泻什么?”这份对医学真理近乎执拗的追求,为他日后“求真”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御医不唯脉,慧眼破奇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选入太医院,成为乾隆帝身边的御医。皇宫药库里的珍本秘方、宫廷秘药,对他这个“书痴”而言如同宝库。

他坚决反对当时一些医生“单凭脉象断生死”的玄虚做法,强调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本草求真》痛打“假药”!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黄宫绣辞去御医职位,回到江西老家!

他要写一本“说真话”的本草书!他背起药箱,重走赣闽粤的崇山峻岭,亲自采药、辨药、尝药,遍访药农、郎中,验证古籍记载。

《本草求真》十卷横空出世!这部书如同在混乱的药学江湖中投下一块巨石:

求真务实,痛砭时弊:书名冠以求真,旗帜鲜明地批判旧本草的含糊、谬误,“牵引混说,概为删除”。

删繁就简,切合实用:以《本草纲目》为基础,但删去大量繁复、不切实用的内容,精选520种最常用药物。

创新分类,一目了然:打破传统分类,首创按药物功效(性味、归经、主治)重新归类,医生查阅极其方便。

打假先锋,直指要害: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常见的药材造假手段,并提供了实用的真伪鉴别方法,堪称清代“药品打假指南”。

百岁医魂的“长青术”:求真不止于药

黄宫绣结合自己脉诊经验和临床心得,又写下了《脉理求真》三卷。他的《锦芳医案》、《医学求真总录》等,都是其丰富临床经验的结晶。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一生求真、救人无数的黄宫绣安然辞世,享年97岁,无疾而终,亲身印证了中医养生之道的精妙。

老御医的“真经”永不褪色

新中国成立后,《本草求真》和《脉理求真》这两部著作被多次再版发行,成为中医学习者和临床医生重要的参考书。

现代药理学家在研究时惊讶地发现,书中许多关于药物配伍、功效的记载,竟与现代科学揭示的药物协同作用原理不谋而合。

《——【结语】——》

黄宫绣的一生,是“求真”二字的最佳注脚。他留给后世的,不仅是几部实用的医学典籍,更是一种不迷信权威、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或许才是他真正的“长寿秘方”和穿越时空的价值所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