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痛不欲生?腰突就一定腰腿痛吗?这是骨科门诊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问题。其实,腰腿痛只是表象,真正的“病根”藏在疼痛分布、神经压迫程度以及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差异中。
为了帮助大家更科学地理解腰椎问题,查阅大量文献与专业资料,精心整理出一套 Step by Step 的腰椎病根定位查体法,带大家系统掌握腰腿痛的判断思路。搭配图文教学,实用性强,建议收藏!
-
📌 患者能自查
-
🩺 医生能临床应用
✅ Step 1 常用的脊神经皮节感觉点分布图谱
在评估腰腿痛来源时,皮肤感觉的改变(麻木、针刺感)是判断神经根受累节段的重要依据之一。麻木的区域通常依据皮节(dermatome)分布进行定位,而肌力减弱则对应肌节(myotome)分布,这是评估神经受累节段的重要基础。
临床上,我们通常通过脊神经皮节(dermatome)感觉点的分布特点来初步定位责任节段。📌 提示:皮节麻木区域比疼痛分布更能准确指示责任节段。建议结合皮肤针刺、棉签轻触进行对侧对比检查。
👉 延伸阅读:皮节图谱 (Dermatome map),各类教科书所引用的皮节图谱差异巨大
第4版-实用骨科学-661页 引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绘制的皮节图谱
ASIA皮节图谱和感觉关键点
✅ Step 2: 感觉评价
神经受压早期,感觉异常(如麻木、灼热感、针刺感)往往先于肌力变化出现,皮肤浅感觉检查是早期识别的重要环节。
-
针刺觉检查:用钝针或棉签,从腰部逐节向下轻刺皮肤,患者主观反馈减退或缺失区域。
-
左右对比:左右同时检查,确认“感觉变钝”是否对称。
-
结合皮节图谱定位:异常区域参考 Step 1 分布图对应神经节段。
L4神经根: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下蹲和下蹲起身困难;L5神经根:评估患者是否足背伸困难,能否足跟着地行走;S1神经根:评估能否脚尖着地行走。✅ Step 3:肌力评价
在腰腿痛的评估过程中,除了感觉分布(皮节)判断外,肌力变化和反射变化是判断神经功能受损与否的重要依据,常用于进一步明确责任节段及受累程度。
神经节段主要支配肌群功能测试动作异常表现L2屈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51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