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所谓顽固性失眠,是指病程久长(2年以上),或几乎彻夜不眠,或需依赖镇静安眠西药人睡者。多见于西医所称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失眠病因病机相当复杂,我临证体会本病症多与七情过激,心肝火旺有关。如因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劳心耗神,心火炽盛,或抑郁不舒,肝郁化火,扰动心脑,神魂不安,均可发生失眠。由于心藏神,主管精神活动,肝主疏泄,条达情志,二者共同维持神志活动,在生理、病理方面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因此,常相互影响。而且,失眠常反复发作,缠绵日久,又易伤及阴液。尤其青、中年人面临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加重,生活节奏增快等,若不善于放松精神,疏解情绪,极易引起失眠。
治法方面。宜清心柔肝,滋阴安神。常用
自拟双合汤。本方是在先父俞长荣先生应用
百合地黄汤,丹栀逍遥散治疗失眠的经验启发下制立的。方药组成为:
百合20~30g,合欢皮15~20g,丹参、白芍、茯苓各15g,酸枣仁(炒研)5g,生地20~25g,柴胡5~10g,麦芽30g,甘草5g。
方中百合清心安神,合欢皮柔肝解郁,共为主药;辅以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佐以生地、丹参、茯苓清心除烦,柴胡、麦芽条达肝气并能避免诸药寒凉碍胃之弊;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合奏清心、柔肝、滋阴安神之功。方名”双合”,一者本方是以百合地黄汤,丹栀逍遥散两方化裁而成,二者是方中以百合、合欢皮为主药。方中酸枣仁,历代医家多视为安神要药,用量多为15~30g,而本方用量独轻(常用量为5g),一者本方以清疏为主,安神为辅;一者为节约药物资源。
本方适用于心肝火旺、久病伤阴的失眠,症见人睡困难,易醒,早醒,甚者彻夜不寐,多梦,梦魔,临睡前心烦性急,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细数,甚则可见眩晕,头痛,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若心烦性急明显,舌苔黄厚,脉弦大者,酌加丹皮、栀子;情绪抑郁,酌加郁金;头晕耳鸣,酌加蝉花或蝉衣;胃脱胀痛,酌加甘松或佛手;对西药产生依赖者,酌加珍珠母,酸枣仁用量加至10克;属于神经衰弱者,
酌合俞长荣教授神经衰弱经验方(由何首乌、远志、桑椹子,知母等组成)。当然,药物治疗之外,调节精神,放松情绪,生活规则等,亦属必要。病例选介:
杨某某,男,27岁。嗜烟史。
2005年1月19日初诊,主诉失眠10余年,服过多种中、西药物均无显效,近来需依赖三唑俞、奋乃静等方能入睡。数日前在福建中医学院针灸系吴炳煌教授处行针剌疗法1次(取穴以神门、承浆等为主),有效,今由吴教授推荐前来要求予中药配合治疗。询知平日常自觉口苦,心烦,手足心汗多。脉弦,舌质红苔黄厚带腻,两目微赤。此属心、肝火旺,久病伤阴之证。治法:清心泻火,滋阴安神。处方:
百合20g,珍珠母30g,丹参、白芍各15g,郁金、栀子各10g,枣仁(炒研)5g,生地20g,柴胡5g,麦芽30g,甘草5g。服5剂,并嘱从此停西药。
1月24日复诊:睡眠好转。舌苔仍黄厚带腻。照原方去栀子,加通草、灯心各5克(二物另煎取汁熬药),生地加至25克。
1月28日三诊,上方服5剂,此间曾针刺2次,睡眠继续好转,惟易醒,头晕。舌苔减少,脉同前。照1月19日方去珍珠母,加合欢皮15克,灯心3克,炒枣仁5克(研)。
2月18日四诊:上方服7剂,此间针刺2次。睡眠基本正常。因春节期间多食肥甘厚味,舌苔复转黄厚腻。遂随症给予十味温胆汤,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至4月21日询知,失眠未再发生,除烦躁,舌苔厚外,
余无所苦。
GGGG
浙江中医杂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82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