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黄连阿胶汤,一方治多症,抗焦虑、抗失眠,专治脾气急躁、入睡困难
2025
07-21

黄连阿胶汤,一方治多症,抗焦虑、抗失眠,专治脾气急躁、入睡困难

黄连阿胶汤,一方治多症,抗焦虑、抗失眠,专治脾气急躁、入睡困难

冯世纶丨跟着仲景如何以“无字中用伤寒”妙用黄连阿胶汤,一方治多病

有一种失眠叫心肾不交,黄连阿胶汤,化解失眠、焦虑、烦躁、抑郁!

经方100首–黄连阿胶汤(56)

医案三零三:黄连阿胶汤中鸡子黄不可缺——经方治愈脑梗塞之头晕、失眠案


黄连阿胶汤-《经方100首》

【包医生用经方】用古老的黄连阿胶汤,治罕见的红斑角化症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由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组成,其由两类药物,一是黄连、黄芩二味,均系苦寒之品,既能泻火,又能燥湿;二是阿胶、白芍、鸡子黄,既可滋阴益水,又能补血止血。该方在不同的病证,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黄连阿胶汤 为安神剂-交通心肾剂。具有扶阴散热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邪火内攻,热伤阴血,下利脓血。

【组成】    黄连12g    黄芩6g    芍药6g

                  鸡子黄2枚    阿胶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鸡子黄搅匀冲服)。

【功用】   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主治】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心中烦热,失眠不得卧,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治机理】  本证由热邪深入少阴,致使肾水亏虚,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心神不安,属邪实正虚之病。心火亢盛,故心中烦热;水亏火旺,心肾不交,故失眠不得卧;肾水亏虚,不能上承咽喉,故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亦为阴亏火旺之象。治当滋阴降火,除烦安神。

【方解】   方中黄连苦寒入心,清降心火;阿胶甘平入肾,滋阴补血。二药相伍,降心火,滋肾阴,使心火降、肾水旺,水火共济,心神安宁,共为君药。黄芩苦寒,助黄连清热泻火;芍药酸甘,养血滋阴,助阿胶滋补肾水,共为臣药。佐以鸡子黄,上以养心,下以补肾,并能安中。诸药相伍,降心火、补肾水,心肾相交,诸症自除。

【配伍特点】 苦寒以降心火,酸甘以滋肾水,标本兼顾,交通心肾。

【运用】  本方为治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证之常用方。以心烦失眠,舌尖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方歌】

         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合成方,

         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然康。

余于临床,常将该方用于多种不同病证,证治思路简析如下。 1.失眠 主治心火亢盛,肾水亏虚之心肾不交证。此系原文所用,证由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亢盛,心神被扰,故心中烦不得卧。本方中黄连、黄芩苦寒直折心火,以除烦热;阿胶、芍药、鸡子黄滋补肾阴而养营血,诸药合用,可以上清心火,下滋肾水以交通心肾,共奏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之功。此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  2.口腔溃疡 主治心阴血亏虚,心火独充之久久不愈证。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由于心经的别络上系于舌。气上通于舌,今心阴血不足,心火充盛,随经上扰,则出现口腔溃疡,反复不愈。黄连阿胶汤此时之用,以黄连、黄芩二味,清心泻火,直折火热,以阿胶、白芍、鸡子黄滋阴养血,以补心之阴血不足,心之阴血得复,心火自不亢盛。全方可发挥其清心火、解热毒、滋心阴之功。     3.痢疾 常用于痢疾日久,热毒不去,久痢伤阴及产后血虚,复感热邪引起之痢疾。本证特点,一是湿热毒邪结滞于肠,二是热毒伤阴耗血,且火灼血动,血不归经,必随大便夹杂而下,致阴血亏虚。此时可用黄连、黄芩二味清热、解毒、燥湿,湿热毒邪—去,大肠功能自复;更以阿胶、赤芍、鸡子黄三味,既可养血,又可凉血,更可阴长火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解毒养血、凉血止痢之效,临床用之,莫不取得很好疗效。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二亦有“春温内陷下痢,最易厥脱,加减黄连阿胶汤主之”的记载,正是此意。 4.急慢性前列腺炎、慢性泌尿系感染     此类证候,多属中医“劳淋”范畴,湿热下注,久久不愈,反复发作,必致下焦阴血耗伤。究其原因,或系心火充盛,心与小肠为表里,移热于小肠,导致小肠泌别清浊失职,多因湿热毒邪,复从下窍而入,结于下焦膀胱,致膀胱气化不利,伤阴动血,每见小便混浊,淋漓不畅或尿频、尿急、尿赤、小便淋漓涩痛等。此时以黄连、黄芩二味,可上泻心火、下清小肠火,更可淸利膀胱湿热,湿热毒邪一除,则膀胱、小肠自可蒸腾气化、泌别清浊。复以阿胶、白芍、鸡子黄滋阴养血,水生火降。本方所治之证,系下焦湿热阴伤证,较猪苓汤证,热毒阴伤俱重,而水湿不甚,此为辨也。 5.牙痛 所治证属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牙痛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肾虚火牙痛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且疼痛加剧或牙龈出血。全身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症状。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治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胃实火牙痛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牙龈出血,有时张口困难,同时可见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在临床中,上二证均可用黄连阿胶汤,只要调整方中滋阴养血药与清热解毒药的比例,无论虚火还是实火引起的牙痛皆可照用不误。 6.月经过多 本方所治者,系胞宫血分热毒内蕴,迫血妄行所致。症见月经量多色红,或淋漓不绝,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脉弦数有力等。此时之用,以阿胶、赤白芍、鸡子黄养血止血,滋水制火,以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宁血止血。二组相合,相辅相成,每有良效。

     黄连阿胶汤,又名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虽然只有五味中药,但是全方的配伍却别有洞天。先来看看常规解释,一般都是以黄连、黄芩为君药,主要是泻心火;芍药、阿胶为臣药,主要是养血补肾;鸡子黄为佐药,主要起到交通心肾的作用。但反复去探索仲景原意,就会发现,全方的君药可能不是黄连、黄芩两味,可能也不是黄连一味,而是很多人都认为无关紧要的鸡子黄。

     为什么呢?如果黄连阿胶汤真的是朱雀汤,那么,君药是鸡子黄就没错。虽然黄连直接泻心火,黄芩还兼泻肺火,但是正如清代的伤寒名家柯韵伯所说,鸡子黄“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可以补离宫之火”。朱雀是南方神兽,鸡子黄禀南方火色,所以这里鸡子黄作为君药合情合理,更符合全方所治之医理。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鸡子黄是引药,引芍药、阿胶以治本,引黄连、黄芩以治标,标本兼治,最终达到“阴平阳秘”[2]。

     对于黄连阿胶汤的鸡子黄,也有从浑天学说解析的,比如清代名医吴鞠通就认为,“鸡子黄有地球之象”,这是秉承了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之说。现代也有学者认为,天地混沌如卵形是鸡子黄填补真阴的比象依据,且鸡子黄以阴位最补真阴,有无可比拟之能;黄连阿胶汤用鸡子黄实为取象天地比类阴阳,以至阴之品填补真阴之虚,其用法实为“同气相求、同类相照”之意[3]。

黄连阿胶汤的方证,在《伤寒论》里,主要只提到了六个字,“心中烦,不得眠”,这一点即便了再当代,也依然是核心。何庆勇教授提出,运用黄连阿胶汤的要点主要有两点[4],第一个就是方中的鸡子黄不可缺,也不能用溏心蛋来代替;第二点就是明确黄连阿胶汤的方证是“心中烦、失眠”;而且还提出了如何使用鸡蛋黄,也就是将鸡蛋敲破一个小口子,流出蛋清,将剩下的鸡蛋黄放入汤药中,搅拌均匀后服用。

熊兴江教授认为[5],黄连阿胶汤方证特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应用范围,可用于治疗失眠、心律失常、口腔溃疡、下利、血证等疾病;第二个是症状,主要用于烦乱不宁,坐起不安,片刻不得安宁,脾气急躁,动辄易怒;失眠,睡眠不安,每逢深夜辗转反侧,入睡极其困难,甚至彻夜不寐等;第三个是舌脉,主要以舌质红,舌苔薄少或无苔,舌面干燥少津; 或者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脉数。

对于方中的鸡子黄一药,很多人还是觉得使用起来不方便,也在探索寻求替代药物或者改变使用方法。何庆勇教授认为是不能去掉鸡子黄,也不能用溏心蛋代替[4];熊兴江教授认为,可以用山药30g,或生地黄30g 替代鸡子黄以养阴润燥[5];朱卫红等医者认为,鸡子黄不宜去之,但可以煮熟后,去掉外壳和蛋白,将蛋黄放在碗中弄成散末或糊状,与阿胶同时放入煎好的去渣药液中搅拌,不仅不会使蛋黄凝结成块,还能使蛋黄全部溶入药液中[6]。另外,杨颕辉医者建议,如果患者无法坚持使用黄连阿胶汤,可以用知柏地黄丸代替,虽然药效不如黄连阿胶汤,但其效果也还能差强人意[7]。

      现代研究发现,黄连阿胶汤不仅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失眠、广泛性焦虑症,还可用于治疗便血、角膜炎、心率失常、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见有阴虚火旺的病症[6]。另外,还可以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血管性头痛[8],抑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药物戒断[9],顽固性失眠、脑卒中后焦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痢疾、慢性疲劳综合征、口干综合征、快室率心房纤颤[10],更年期失眠症[11],老年高血压肾阴虚型失眠[12],糖尿病合并失眠症[13]等疾病。

       药理研究发现,黄连阿胶汤降低肾小管及间质的损伤、降低炎性反应、抗焦虑的药理学作用[10],用途十分广泛,但它的抗焦虑作用,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研究发现,黄连阿胶汤不仅可以有效减轻焦虑症状,还具有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优势[14],因此在临床中,黄连阿胶汤应当“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

       黄连阿胶汤这个千古名方,在当代临床中依然发挥着极其强大的作用,这充分印证了“道经千载更光辉”的中医魅力。只不过,为什么它没有名正言顺地回归朱雀汤,至今仍然是个谜,有待进一步发掘古代经典文献以及考古学界的新发现。尽管如此,黄连阿胶汤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学术地位,依然是岿然不动的。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能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属安神之剂,是一个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

出处:《伤寒论》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是六经病之一。少阴心肾阴血素亏,感受外邪易从热化。心属火,居于上;肾属水,居于下;本来生理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即成心肾相交之态。或外邪化火则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如此则心火独亢于上,故证见心中烦,不得卧,口燥,咽痛,舌红,脉细数等,治宜育阴清热、交通心肾,故用黄连阿胶汤。

临证要点

主症:

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病机: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治法:

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主方:

黄连阿胶汤

方药分析

少阴病烦,是君火热化为阴烦,非阳烦也。故应苦寒以降心火,酸甘以滋肾水,芩、连,泻心也;阿胶、鸡子黄,养阴也,标本兼顾,交通心肾。

黄连苦寒入心,清降心火;阿胶甘平入肾,滋阴补血。二药相伍,清降心火,滋润肾阴,使心火降、肾水旺,水火共济,心神安宁,共为君药。黄芩苦寒,助黄连清热泻火;芍药酸甘,养血滋阴,助阿胶滋补肾水,共为臣药。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上以养心,下以补肾,并能安中,是为佐药。

如此诸药共用,降心火、补肾水,心肾相交则诸症自除。

【黄连阿胶汤方解】

本方证是以肾阴亏虚,心火亢盛,心肾不得相交为主要病机的病症。其多由素体阴虚,复感外邪,邪从火化,致阴虚火旺而形成的少阴热化证。少阴属心肾,心属火,肾属水。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于上则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本证心火独亢,肾水亏虚,治应泻心火、滋肾阴、交通心肾。方中重用味苦之黄连、黄芩泻心火,使心气下交于肾,正所谓“阳有余,以苦除之’;配伍味甘之芍药、阿胶、鸡子黄滋肾阴,使肾水上济于心,正所谓“阴不足,以甘补之”。诸药合用,心肾交合,水升火降,共奏滋阴泻火,交通心肾之功,则心烦自除,夜寐自安。

【配伍】

本方苦寒与咸寒并进,降火与滋阴兼施,邪正兼顾,为泻火滋水,交通心肾之要剂。

【运用】

1、本方为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失眠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眠,囗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失眠症、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慢性溃疡性口腔炎、失音、支气管扩张咯血、青春期子宫出血、肺结核、梦遗、阳痿等证属阴虚火旺者。

【加减】

若肾阴虚甚者,可加枸杞子、女贞子以育阴滋肾;若心胸烦热较甚者,加栀子、竹叶以清心火;如大便干者,加麻仁、麦冬以滋阴润燥生津;若失眠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以滋补阴血安神;整夜不寐或稍人眠即多梦者,加朱茯神、菖蒲、远志以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注意】

方中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擅长养心滋肾,需生用;纯实火所致的不寐证非本方所宜。

【附方】

名称: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阿胶、木香、干姜、人参、白术、茯苓、炙草、乌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主治:妊娠痢久不止

出处:《万氏女科》卷二

功用:清热和胎

名称:黄连阿胶汤

组成:川连、中生地、炙甘草、炒地榆、阿胶珠、炒黄芩、当归、生白芍

主治:春温内陷,赤痢伤阴

出处:《镐京直指》卷二

名称:黄连阿胶丸

组成:黄连、阿胶

用法:上为丸。每服二钱,以炒米汤送下

主治:阴虚暑湿积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肠红脓血,热毒内蕴,酒热伤肝,心烦痔漏,口燥烦渴

出处:《饲鹤亭集方》

名称:黄连阿胶丸

组成:黄连、阿胶、白茯苓、当归、木香

用法:上为细末,水为丸。米饮送下

主治:小儿赤痢

出处:《育婴秘诀》卷三

名称:黄连阿胶丸

组成:黄连、阿胶、砂仁、当归、白术、干姜、枳壳、炙甘草

用法:上为末,加盐梅肉三两,入少醋,同杵为丸。以陈米汤送下

主治:妊娠下利赤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

出处:《广嗣纪要》卷十二

【鉴别】

1、黄连阿胶汤与栀子豉汤:都可以治疗虚烦不得眠。栀子豉汤证为邪热结于胸膈,心中懊憹,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脉滑数有力等热象较为明显。虽言虚烦,临床并无虚弱之状。

2、黄连阿胶汤与酸枣仁汤:都可以治疗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证属虚劳,应有头目昏痛,口干舌燥,五心烦热,不耐烦劳等症状。

3、黄连阿胶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都可以治疗心烦不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肝郁化火生痰,上扰心神,多兼胸满惊悸,脉象沉弦,或脉上鱼际。

【文献】

1、《注解伤寒论》: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连、黄芩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子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也。

2、《伤寒附翼》:此少阴之泻心汤也。凡涤心必藉芩、连,而导引有阴阳之别。病在三阳,胃中不和而心下痞者,虚则加参、甘补之,实则加大黄下之;病在少阴而心中烦,不得卧者,既不得用参、甘以助阳,亦不得用大黄以伤胃矣。用芩、连以直折心火,佐芍药以收敛神明,所以扶阴而益阳也。鸡子黄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可以补离宫之火,用生者搅和,取其流动之义也;黑驴皮禀北方之水色,且咸先入肾,可以补坎宫之精,内合于心而性急趋下,则阿井有水精凝聚之要也,与之相溶而成胶;用以配鸡子之黄,合芩、连、芍药,是降火引元之剂矣。《经》曰:火位之下,阴精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斯方之谓欤。

3、《伤寒溯源集》:黄连苦寒,泻心家之烦热,而又以黄芩佐之;芍药收阴敛气;鸡子苦,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能补阴除热;阿井为济水之伏流,乃天下十二经水之阴水也;乌驴皮黑而属水,能制热而走阴血,合而成胶,为滋养阴气之上品。协四味而成剂,半以杀风邪之热,半以滋阴水之源,而为补救少阴之法也。

4、《古方选注》:芩、连,泻心也;阿胶、鸡子黄,养阴也;各举一味以名其汤者,当相须为用也。少阴病烦,是君火热化为阴烦,非阳烦也,芩、连之所不能治,当与阿胶、鸡子黄交合心肾,以除少阴之热。鸡子黄色赤,入通于心,补离中之气;阿胶色黑,入通于肾,补坎中之精。第四者沉阴滑利,恐不能留恋中焦,故再佐芍药之酸涩,从中收阴,而后清热止烦之功得建。

5、《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故重用之以解心中发烦,辅以黄芩,恐心中之热扰及肺也,又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肾也。芍药味兼苦酸,其苦也善降,其酸也善收,能收降浮越之阳,使之下归其宅,而性凉又能滋阴,兼能利便,故善滋补肾阴,更能引肾中外感之热自小便出也。阿胶其性善滋阴,又善潜伏,能直入肾中以生肾水。鸡子黄中含有副肾髓质之分泌素,推以同气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肾中以益肾水,肾水充足,自能胜热逐邪以上镇心火之妄动,而心中发烦自愈矣。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