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学中医脉诊的第一脉,陈修园总结的正常人脉象,刚学中医也能看懂
2025
07-17

学中医脉诊的第一脉,陈修园总结的正常人脉象,刚学中医也能看懂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通过手指触摸人体寸口部位的脉动,来判断身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变化。但初学者常常有个疑问:正常的脉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没病的人就没有脉象了?其实不是。无病之人也是有脉象的,只不过这种脉象代表的是身体健康和平衡状态。古人有言:“何谓无病之脉?一息四至是也。”也就是说,呼吸一次,脉搏跳动四下,这就是最基本的健康标准。太快或者太慢,都说明气血有偏,可能隐藏着病机。 进一步来说,健康不仅是一息四至,还要看五脏是否各得其所。五脏之脉,各有其特征。比如,心属火,阳中之阳,所以脉象应当洪大而有力;肺属金,主收敛,所以脉宜涩,代表收而不泄;肝属木,主疏泄,脉应如弓弦一样,绷而有力;脾属土,为气血生化之源,脉应和缓不紧;肾属水,主藏精,脉应当沉而有根。但这些脉象不能孤立存在,最好还能兼有“冲和之气”,也就是胃气。因为胃为水谷之海,脉象中若无胃气,就算脉形好看,也可能是“无根之木”,并不牢靠。除了脏腑之脉,四时之脉也要随时而变。春天阳气生发,肝木当令,脉宜弦;夏天火旺,气血外散,脉宜洪;秋天金旺,气收于内,脉宜涩;冬天水藏,气血沉伏,脉宜沉。中医还有一句话:“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春弦如按琴弦,夏洪如波涛,秋毛如鸟羽轻柔,冬石如坚硬之石。而每个季节的过渡阶段,也就是四季之末,脉象应以“和缓”为主,代表脏腑过渡得当、气机调和。 脉象还与性别有关。男子为阳,脉应在寸口较强,叫做“寸大于尺”;女子为阴,气血多聚于下,脉象则表现为“尺大于寸”。如果女子有孕,尺脉常常会变得大而旺,特别是右尺,因其应于胞宫;有时心脉(即左寸)也会表现得明显旺盛,若动甚于常,有时甚至通过“神门”穴可感知胎动。还有些说法认为,心脉大而旺为男胎,右尺大为女胎。这些经验虽不能当作唯一标准,但历代医家多有记录,有时也颇为灵验。说到妇人病,脉象往往变化更为明显。比如血崩之脉,表现为尺脉内虚、浮大、弦急而数,说明下元失固、血不藏经;半产,也就是胎儿未足月而失守,脉象多为“革脉”——浮而中空,如皮革鼓起之感;至于产期的推算,则需观察脉象是否已偏离平常,出现独特变化。若脉离经常,胎儿多已临盆。若想知道是否难以受孕,则要看尺脉是否微弱而涩,加上小腹冷、身畏寒,多为肾阳不足、胞宫失温,难以成孕。 小儿的脉象则另当别论。因其生机旺盛、脏腑未成,常以“七至”为准,也就是一息跳动七次。小儿脉快,是正常生理现象,若反而迟缓,常是阳虚或病重之象。诊小儿脉要特别细致,不可照搬成人标准。学脉,重在日久累积,不在一朝一夕。脉诊之妙,不仅在于诊断疾病,更在于掌握人体生理与自然节律之间的关系。所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懂得了这些基本的平脉常识,才谈得上进一步辨病识证,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真正的好医生,往往从最平常的脉象中,就能看出不平常的变化。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