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老师的第709篇原创!
高血脂症(血脂异常)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隐形健康杀手”。除了大家熟悉的西药(如他汀类),中医中药在调理血脂方面也有独特优势和悠久历史。今天就来介绍7种临床常用的、有明确降脂作用的中成药,帮助大家了解这些“血脂清道夫”。
※重要提示:1.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也需辨证论治,不同类型的高血脂(如痰浊、血瘀、脾虚等)适用不同药物;2.不能擅自停用西药! 中成药常作为辅助治疗或用于轻症及不耐受西药者,严重高血脂仍需遵医嘱使用西药;3.保健品 ≠ 中成药! 认准国药准字Z。
1. 血脂康胶囊
核心成分:特制红曲(含有天然洛伐他汀)。
主要作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甘油三酯,同时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作用明确,安全性较好。
适用人群:各种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尤其适用于轻度升高或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如肌肉酸痛)的患者。
注意事项:极少数人可能有胃肠不适,长期服用需定期复查肝功能。孕妇、哺乳期妇女、活动性肝病患者禁用。
2. 脂必妥片/胶囊
核心成分:红曲、山楂、白术等。
主要作用:健脾消食,化痰祛湿,活血化瘀。 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对改善腹胀、食欲不振等脾虚痰湿症状效果较好。
适用人群:脾虚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常表现为体胖、头身困重、胸闷、胃口差、舌苔厚腻)。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3. 荷丹片/胶囊
核心成分: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
主要作用:化痰降浊,活血化瘀。 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尤其对甘油三酯升高明显者效果较佳,也有一定减肥辅助作用。
适用人群:痰浊夹瘀型高脂血症患者(常表现为形体肥胖、胸闷、头昏、腹胀、舌暗或有瘀点),或伴有脂肪肝者。
注意事项:含番泻叶,部分人可能有轻微腹泻。脾胃虚寒易腹泻者慎用,孕妇禁用。
4. 通心络胶囊
核心成分: 人参、水蛭、全蝎、赤芍、冰片等(具体组成复杂)。
主要作用: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虽然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但其活血化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适用人群: 气虚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常伴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疲倦乏力、舌紫暗),尤其适用于合并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者。
注意事项: 出血性疾病患者、孕妇禁用。部分人可能有胃部不适。
5. 丹田降脂丸
核心成分: 丹参、田七、人参、何首乌、川芎、当归等。
主要作用: 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健脾化浊。 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改善血液粘稠度。
适用人群: 气虚血瘀兼痰浊的高脂血症患者(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胸闷刺痛、头晕、肢体麻木、舌暗或有瘀斑)。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6. 绞股蓝总苷片/胶囊
核心成分: 从绞股蓝中提取的总苷。
主要作用: 养心健脾,化痰活血。 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适用人群: 心脾气虚、痰瘀阻络型高脂血症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肢麻、眩晕头痛、健忘耳鸣、舌淡暗)。
注意事项: 副作用较少见,相对温和。
7. 血脂宁丸
核心成分: 决明子、山楂、荷叶、制何首乌、桑寄生等。
主要作用: 化浊降脂,润肠通便。 能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尤其适合伴有便秘的高脂血症患者。
适用人群: 痰浊内阻型高脂血症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重、胸闷腹胀、大便干燥、舌苔厚腻)。
注意事项: 药性偏凉润,脾胃虚寒易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
※总结关键点:
1.看体质分类型: 中药讲究辨证,不同体质(痰浊、血瘀、脾虚等)选药不同,医生判断最准确!
2.作用各有侧重:
降胆固醇强项: 血脂康、脂必妥、通心络、丹田降脂丸。
降甘油三酯强项: 荷丹片、血脂宁丸。
改善症状优势: 脂必妥(健脾消胀)、荷丹片/血脂宁丸(化痰通便)、通心络/丹田降脂丸(活血通络治胸痹)、绞股蓝(养心安神)。
3.安全第一: 关注禁忌症(尤其是孕妇),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不适),定期复查血脂和肝功能。
4.生活方式是基础: 无论吃中药还是西药,控制饮食(少油少糖)、坚持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都是治疗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 (权威来源):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最新最权威的血脂管理指导文件,肯定了特定中成药(如血脂康)在血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高脂血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发布,详细阐述了高脂血症的中医分型及常用中成药推荐。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国家药监局发布,规范了降脂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标准。
4.血脂康胶囊说明书及临床研究文献: 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
5.其他中成药(脂必妥、荷丹片等)的说明书及上市后临床研究报道。
再次强调:本文仅为科普,提供信息参考。治疗高血脂症,请务必到正规医院心血管内科或中医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切勿自行购药服用!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16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