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杂病心法要诀(类中风)
2025
07-08

杂病心法要诀(类中风)

类中类乎中风证,尸厥中虚气食寒,火湿暑恶皆昏厥,辨在㖞斜偏废间。

类中风,谓状似中风,忽然昏倒,不省人事,然形厥而气不厥,虽状似死尸,口鼻无气而脉仍自动,名为尸厥。虚中、气中、食中、寒中、火中、湿中、暑中、恶中,均可致尸厥。与中风之别在于,尸厥者无口眼㖞邪,偏废不仁不用等证。

1.尸厥急症

尸厥无气而脉动,或脉微细有无间。缘于病后气血竭,人参參附星香痰,气闭腹满二便闭,或腹急痛备急丹,服后转鸣吐下验,喉间痰结夺命先。

尸厥之证,有虚有实。大病后气血竭者,宜独参汤(方见《名医方录》1,下同,只标注方号)。

虚兼寒者,宜參附汤(2)。

虚兼痰者,宜星香饮加人参汤。

星香饮:天南星  木香  生姜

形气实者,气闭似死,脉动有力,腹满胀,二便闭或腹急痛,宜三物备急丸(127)。

实而兼痰者,宜夺命散。

夺命散:巴豆  白芷  半夏  葶苈  生南星

2.气虚过劳

补中益气疗虚中,烦劳过度气不升,虚冒有痰加苓半,欲冒生脉地归茸。

内伤气虚之人,烦劳过度,清气不升,忽然昏冒,肾气不虚者,宜补中益气汤(27)。

烦劳过度而昏冒者,宜生脉饮(3)加地归茸,名生脉补精汤。

生脉补精汤:人参  麦冬  五味子  熟地   当归身   鹿茸

兼痰者,加茯苓、半夏。

3.气实过怒

木香调气实气中,暴怒气逆噤昏痰,风浮肢温气沉冷,木藿砂蔻草丁檀。

形气俱实者,因暴怒气逆,忽然昏倒噤急,宜木香调气饮。

中气与中风之别:中风则脉浮手足温,中气则脉沉手足冷。

木香调气饮:木香  藿香  砂仁  白蔻  甘草  丁香  檀香

4.气虚气中

八味顺气虚气中,标本兼施邪正安,参苓术草扶元气,乌芷青陈利气痰。

形气俱虚者中气,轻者头晕目眩,宜八味顺气散。

八味顺气散: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川乌  白芷  青皮  陈皮

5.食中过饱

食中过饱感风寒,或因怒脑塞胸中,忽然昏厥肢不举,瓜蒂姜盐探吐平。

食过饱,感风寒,或恼怒,忽然昏厥,脚软不举,宜探吐之。挟痰者,用瓜蒂散(176)。挟寒者,用姜汤。单纯过饱者,用盐汤。探吐,谓作汤数盅,令病者饮一盅,随用指探其喉令吐,不吐再饮再探,以吐通快为度,可立愈。

6.寒中

附子理中疗寒中,腹痛拘急噤牙关,有汗身寒或吐泻,附子参术草姜干,无汗身寒加麻细,阴毒川乌用生煎,呕吐丁香吴萸入,脉微欲绝倍参添。

寒中之证,即腹痛拘急,牙关紧闭,有汗身寒或吐泻者,宜附子理中汤(253),即理中汤(197)加附子。无汗身寒者,宜附子理中汤加麻黄、细辛。若为阴毒,理中汤加生川乌。若呕吐,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若脉微欲绝,理中汤倍加人参。

7.火中

凉膈火中神昏冒,栀翘芩薄草硝黄,兼治一切胸膈热,便燥谵妄与斑狂。

火中,谓心火过盛,火自内发,昏倒无知,筋骨不用。宜凉膈散(85)。

8.暑中

暑中须分阴与阳,阴邪无汗似寒伤,壮热心烦或呕泻,香薷扁朴二香汤,更兼昏愦蒸蒸汗,面垢喘渴证为阳,不醒熨脐灌蒜水,益元苍参白虎汤。

暑中分阴邪与阳邪,阴邪得之于受暑纳凉,冷气过强,或炎夏饮冷过多,寒外暑内,其状似伤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壮热心烦,或呕或泻,宜香薷饮(80);呕吐者,宜二香汤,即香薷饮合藿香正气饮(254)。阳邪得之于赤日长途,中外皆热,则精神昏愦,蒸蒸自汗,面垢喘渴,初中昏愦不醒者,急以热物熨脐,蒜汁合水灌之即醒,继以益元散(79)。气实者,苍术白虎汤,即白虎汤(158)加苍术;气虚者,人参白虎汤即白虎汤加人参;选而用之。

二香汤:藿香  苏叶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芷  桔梗  大腹皮  厚朴  香薷  白扁豆(炒)

湿内中

渗湿湿中内昏冒,震亨湿热热生痰,厚味醇酒生冷水,胃苓香附抚砂连。

湿内中,谓湿从内生,湿热生痰,而致昏冒,得之于伤厚味醇酒生冷水物过节。宜渗湿汤。

渗湿汤:苍术(炒)  陈皮  厚朴(姜炒)  白术(土炒)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泽泻  猪苓  香附  抚芎  砂仁  黄连

湿外中

除湿阴雨湿蒸雾,卧湿涉水瘴山岚,头身重痛便溏肿,羌藁升柴防苍煎。

湿外中,得之于天阴淫雨,晴后湿蒸,早晨雾露,及久卧湿地,远行涉水,瘴气山岚。其证头身重痛,甚而昏冒大便溏泻,皮肤浮肿。宜除湿汤。

除湿汤:羌活  藁本  升麻  柴胡  防风  苍术

恶中

调气平胃疗恶中,庙塚杵恶卒然昏,面黑错忘苏合主,次以木香平胃匀。

恶中者,以苏合香丸为主,次以木香调气散(本篇3)合平胃散(35)调理。

苏合香丸:苏合香油  安息香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  沉香  荜茇  香附子  诃子  乌犀  朱砂  熏陆香  片脑  麝香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