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望眼】白睛底色和白睛血脉颜色变化诊病笔记
2025
07-08

【望眼】白睛底色和白睛血脉颜色变化诊病笔记

一、白睛底色颜色变化

1.白睛底色“淡白色”

临床意义:主阳虚证,但一般系阳虚重证。

若白睛底色“苍白色”主阳虚寒证。

2.白睛底色“黄色”

临床意义:主湿邪郁热证。

若白睛底色“淡黄色”主湿邪郁阻证。

若白睛底色“金黄色”主湿热郁阻肝胆证。

若白睛底色“黯黄色”主湿郁寒瘀证,属阴证。

3.白睛底色“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

若白睛底色为“淡红色”主轻微热证。

若白睛底色为“粉红色”主血虚发热证。

若白睛底色为“红黯色”主实热兼血瘀证。

若白睛底色为“黯红色”主实热兼血瘀而血瘀尤重证。

若白睛底色为“殷红色”主阴虚发热证。

4.白睛底色“蓝色”

临床意义:主气血郁遏、寒邪生风证,可兼痛证。

若白睛底色为“淡蓝色”主寒邪轻证,可兼寒邪生风证,也可兼寒实疼痛证。

二、白睛血脉颜色变化

1.白睛血脉红色系列

1)白睛血脉“鲜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

血脉鲜红色、有根主实热证。

血脉鲜红色、粗主燥热证。

血脉鲜红色、粗、根虚或无根主气血虚燥热证。

白睛鲜红色、弯钩主郁热实证。

2)白睛血脉“淡红色”

临床意义:较轻的热证。

3)白睛血脉“绛色”

临床意义:主里热盛实证,以热为主,必兼血瘀,故可称里热盛实血瘀证。

4)白睛血脉“红黯色”

临床意义:主血郁热证,多属火热、血瘀实证,可称血郁实热证。

血脉淡红黯色则血郁实热轻证。

5)白睛血脉“黯红色”

临床意义:主血瘀实热证。

6)白睛血脉“殷红色”

临床意义:主阴虚发热证。

7)白睛血脉“娇红色”

临床意义:主气虚发热证。

2.白睛血脉粉色系列

1)白睛血脉“粉色”

临床意义:主血虚证。

2)白睛血脉“淡粉色”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证。

3)白睛血脉“粉红色”

临床意义:主血虚发热证。

4)白睛血脉“粉红略黯色”

临床意义:主血虚发热兼瘀证轻证。

5)白睛血脉“粉黯色”

临床意义:主血虚血瘀、血虚为主证。

6)白睛血脉“黯粉色”

临床意义:主血虚血瘀证。可兼寒证,或兼痛证。

7)白睛血脉“粉紫色”

临床意义:主血虚血郁热证。

3.白睛血脉淡色系列

1)白睛血脉“淡色”

临床意义:主气虚证。

2)白睛血脉“淡白色”

临床意义:主阳气虚寒证。

4.白睛血脉灰色系列

1)白睛血脉“灰色”

临床意义:主痰饮郁积证。

2)白睛血脉“淡灰色”

临床意义:主痰饮郁积轻证。

3)白睛血脉“黯灰色”

临床意义:主血瘀痰饮郁积证。

5.白睛血脉黯色系列

1)白睛血脉“黯色”

临床意义:主瘀血证,多兼寒证。

2)白睛血脉“淡黯色”

临床意义:主气虚血瘀证,可兼寒证。

3)白睛血脉“黑色”

临床意义:多主气血凝涩、阴寒极重、几欲败绝证候,提示血瘀寒实危重证,或兼有痛证。

6.白睛血脉紫色系列

1)白睛血脉“紫色”

临床意义:主热盛证候,有由热转寒之虞。

2)白睛血脉“淡紫色”

临床意义:主气虚寒瘀轻证。

3)白睛血脉“紫红色”

临床意义:主实热盛兼血瘀重证。

4)白睛血脉“紫黯色”

临床意义:主热盛血瘀重证,有由热转寒之虞。

5)白睛血脉“紫蓝色”

临床意义:主热极反寒证。主实热盛兼血瘀重证,已经开始转寒。

6)白睛血脉“黯紫色”

临床意义:主热盛血瘀重证,血瘀已经由热转寒证。

血脉紫色偏蓝色主实热盛兼血瘀重证,已经开始转寒。

7)白睛血脉“紫黑色”

临床意义:主内真寒而外假热证候,多系气血败绝证。

7.白睛血脉蓝色系列

1)白睛血脉“蓝色”

临床意义:主气滞寒证,或气滞寒瘀痛证。

2)白睛血脉“淡蓝色”

临床意义:主气滞寒瘀轻证,可兼痛证。

3)白睛血脉“黯蓝色”

临床意义:主寒实瘀痛重证。

4)白睛血脉“青蓝色”

临床意义:主气滞寒证。必兼血瘀,或兼寒瘀生风证形成气滞寒瘀生风证。

5)白睛血脉“蓝黑色”

临床意义:主气血凝涩寒实证。

6)白睛血脉“青色”

临床意义:主气滞血瘀重证,可形成气滞血瘀寒痛证。

7)白睛血脉“淡青色”

临床意义:主气滞血瘀轻证,可兼痛证或兼寒证。

笔记整理自望目辨证诊断学【望诊】白睛表面的“结花”、“结网”、“顶珠”、“垂露”、“串珠”、“直线”、“迂曲”、“分叉”、“弯钩”【望诊】白睛表面出现“点”、“条”、“斑”、“结”、“包”、“泡”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