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腿功被视为根基中的根基,是劲力生发、身法灵动、下盘稳固、整体协调的关键所在。 下面详细讲解腿功的要求及练法:
一、 太极拳体系对腿功的核心要求
1. 稳固如山(底盘扎实):
行拳走架、推手、技击时,无论单腿支撑还是双腿承重,下盘必须极其稳固,如树生根。这是所有动作的基础,没有稳固的下盘,一切劲力、身法都是空中楼阁。
在低架、仆步、独立步(如金鸡独立)等动作中,腿部肌肉(尤其是大腿内侧、小腿、脚踝)要有极强的支撑力和控制力,身体重心沉实,不飘不浮。
2. 松活圆转(关节通透):
与稳固不矛盾。稳固是结果,松活是前提。要求胯根(髋关节)极度放松、松开、开张;膝盖松活不僵滞;踝关节灵活有弹性。只有关节松活了,力量才能顺畅传导,身法才能灵活变化。
步伐转换(如懒扎衣到六封四闭)、重心移动(如倒卷肱)、螺旋缠绕(如掩手肱拳的蹬转)时,腿部各关节能圆活无滞地配合腰胯的转动,实现“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3. 劲力通达(节节贯穿):
腿部是整体劲力的发动机和传导通道。要求脚底生根之力(蹬地力)能通过松活的踝、膝、胯,节节贯穿,上传至腰脊,再达于梢节(手、肘、肩)。腿部要能发出刚柔相济的蹬、踹、挂、扫、踩等劲力。
发力动作(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时,后腿的蹬地发力是核心动力源;化劲、引劲时,腿部通过虚实转换和螺旋下沉化解对方力量。
4. 虚实分明(转换轻灵):
太极拳讲究“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腿部是虚实转换的主要载体。要求重心清晰,虚腿轻灵(不丢劲),实腿稳固(不顶劲),转换过程如履薄冰,既轻又稳,无断续,无凹凸。
所有步伐移动(进步、退步、横开步)、重心在两腿间的过渡(如云手、单鞭),都必须严格遵守虚实分明的原则。虚腿能随时起腿攻击或变化,实腿能稳稳支撑。
5. 开胯圆裆(核心枢纽) :
这是功夫架体系腿功的 重中之重 。要求两大腿根(胯根)像门轴一样松开、打开,使骨盆区域(裆部)形成一个饱满的“拱形”或“圆球”状空间(称为“圆裆”或“吊裆”)。开胯圆裆是连接稳固下盘与灵活上身的核心枢纽,是劲力贯通、身法中正、重心稳定的关键。
任何姿势(尤其弓马步、仆步)都要保持裆部圆撑之感,避免尖裆(夹裆)或荡裆(塌腰撅臀)。开胯使腿部运动范围更大,更灵活,发力更整。
二、 腿功的练习方法(系统化训练)
腿功需 系统、科学、持久 地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 基础桩功(筑基固本) :
无极桩 :最基础的静桩。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宽,全身放松,尤其体会双腿自然站立但膝微屈、胯根微松、五趾微抓地、重心微微下沉落于脚心(涌泉)的感觉。目的是找中正、放松、沉气、脚底生根之感。
混元桩/太极桩: 两脚略宽于肩,屈膝下蹲(高低根据自身条件),保持上身中正,双臂环抱。 核心要求是开胯圆裆! 想象坐在高凳上,两大腿根向外向后微展,尾闾内收,命门后撑,形成“坐胯”之势。感受大腿内侧、臀部、腰背的支撑力。长时间站桩是增长腿部耐力、开胯松胯、稳固下盘的必经之路。
2. 基本功(单式强化):
定步(静力)练习:
弓步: 重点练习前腿膝盖不过脚尖(保护膝盖),后腿蹬直(但膝不僵),开胯圆裆,身体中正。体会前撑后蹬的对称劲力。
马步 : 重点练习双脚平行或微外八,膝盖指向脚尖方向(不外撇不内扣),大腿尽量与地面平行,开胯圆裆,尾闾下垂,命门后撑。锻炼腿部肌肉群的整体支撑力。
仆步 :重点练习一腿全蹲(开胯),另一腿伸直铺地(脚内侧贴地)。锻炼开胯幅度、单腿支撑力及韧带的拉伸。
独立步 :如金鸡独立。重点练习支撑腿的绝对稳固(五趾抓地,膝微屈有弹性,胯根坐稳),虚腿提膝的高度与稳定。锻炼平衡能力和单腿支撑强度。
活步(动力)练习:
太极步(猫步/蹚泥步):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练习重心在两腿间缓慢、均匀、轻灵地转换。要求:
提腿 :实腿坐稳,虚腿大腿带小腿,脚尖自然下垂或微翘(不勾脚), 松胯提膝 ,轻灵提起。
出步 :脚跟或脚掌内侧先轻轻着地,如探薄冰。
落步 :重心缓缓前移,由脚跟到脚掌到全脚,同时实腿蹬地送劲,完成重心转换。 全程保持开胯圆裆,身体高度不变,重心平稳无起伏! 反复练习前进、后退、横移。
进步、退步、侧行步: 在太极步的基础上,结合拳架中的实际步法进行练习,注意步幅、方向、与身手的配合。
3. 缠绕功法(活胯增能):
正、反圈活胯: 单手或双手扶固定物,一腿支撑,另一腿做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划大圈运动(类似“摇橹”)。 核心是动腿的根节在胯! 用胯根带动大腿,再带动小腿画圈。这是功夫架特有的开胯、活胯、增强胯部力量和灵活性的重要方法。
跪膝法: 低架状态下,重心下沉,通过腰胯的旋转带动膝盖做小幅度的、螺旋式的“跪”的动作(非真跪地)。目的是深度开胯,体会胯膝踝的协调联动,增强腿部在低姿态下的螺旋缠丝能力。
4. 套路练习(综合运用):
在完整的功夫架(尤其是低架、快架)演练中, 时刻贯彻腿功的各项要求。
重点体会:
每个定式: 检查是否符合弓步、马步、仆步、独立步等的要求?裆是否圆?重心是否稳?
步伐转换 : 是否符合太极步要领?虚实转换是否轻灵圆活?有无起伏断劲?
发力动作: 蹬地力是否充分?是否通过腿、腰传导到手?是否保持了下盘稳固?
螺旋缠绕: 腿部的缠丝劲(顺逆缠)是否清晰?是否与手臂的缠丝协调一致?
打拳就是练功,要在拳架中反复磨练腿功。
5. 辅助练习(增强素质):
拉伸: 压腿(正、侧、后)、劈叉(横、竖)、开胯练习(如青蛙趴),增加腿部柔韧性和活动范围。 注意:拉伸要适度、科学,避免受伤。太极拳的柔韧服务于劲力和结构,非追求极致软度。
力量 :适度的靠墙静蹲、负重深蹲(注意姿势正确,保护膝盖)、提踵等,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力量训练应作为补充,核心还是通过桩功和拳架获得太极拳特有的“活”的力量。
平衡: 单腿闭眼站立、平衡垫练习等,增强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 练习要点与注意事项
1. 开胯圆裆是核心关键: 任何时候都要留意胯根是否松开,裆部是否圆撑饱满。这是连接上下、贯通劲力、稳固根基的总开关。
2. 膝盖保护至关重要: 所有屈膝动作(弓步、马步、仆步、下势)必须确保膝盖方向与脚尖方向一致,避免膝盖内扣或过度外翻。膝盖尽量不要超过脚尖太多(尤其是初学者或膝盖有伤者)。发力时避免膝盖直接承受冲击力,力量应通过正确的结构传导。
3. 循序渐进,忌急功近利: 腿功非一日可成。尤其是开胯、低架、长时间站桩,需要耐心和毅力。过度追求低架、长时间或大强度拉伸,容易受伤。应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加深。
4. 放松是前提 :腿部肌肉在保证支撑结构的前提下,要尽可能放松,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僵硬。僵则力滞,滞则劲断。要在“松沉”中求稳固。
5. 意识引导(用意不用拙力) : 练拳时要时刻关注腿部感觉。站桩时意守涌泉,体会扎根感;走步时意想如履薄冰,轻提轻落;发力时意想力从脚起,节节贯穿。意识能有效引导气血运行和神经控制。
6. 名师指导不可或缺: 太极拳是精细的人体运动科学,尤其像开胯圆裆、劲力传导、虚实转换这些核心要领,仅靠文字或视频难以准确掌握,极易练偏。跟随合格传人学习,得到手把手的纠正和口传心授,是练好腿功乃至整个体系的最可靠途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太极拳功夫架体系中,“溜腿”绝非简单的压腿踢腿,而是指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练就稳固如山、松活圆转、劲力通达、虚实分明、开胯圆裆的下盘功夫。这需要从桩功筑基、基本功强化、缠绕活胯、到套路综合演练,坚持不懈地锤炼。
牢记“打拳不溜腿,必是冒失鬼”的训诫,深刻理解腿功作为“根”的重要性,在明师指导下,脚踏实地,刻苦练习,才能真正登堂入室,体会到太极拳功夫架“裆走下弧”、“劲起于脚”、“周身缠丝”的奥妙,从而在健身、养生、技击等各方面获益无穷。没有扎实的腿功,拳架再花哨,终究是无根之木,难成大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02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