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打太极的大爷常被笑“画圈圈”,但内行人清楚:慢悠悠的动作只是壳,藏在底下的三样东西,才是太极拳的魂。死磕手举多高、脚迈多远,这辈子都只能在门外晃。
一、内劲:肌肉里藏着的“活弹簧”
太极拳的劲,不是健身房练的死力气,是能屈能伸的整劲。就说“起势”下蹲,外行盯膝盖弯度,内行练“脚底蹬、胯后坐、腰背撑”的串劲。我初学“揽雀尾”,把“掤”劲练成端肩硬扛,师傅一推就趔趄。后来他让我光脚站着,脚趾抓地发力,腰胯一转,后背像拉弓似的撑开,手臂自然有了往前“顶”的劲——同样抬手,有没有从脚底串到指尖的劲,判若两人。
真内劲是“棉里裹铁”:表面软,内里藏着杀招。陈鑫说“以意行气,发于丹田,行于骨缝”,全身劲拧成一股绳,像用整根钢筋打人,而非用钢筋头戳。对着视频抠动作的人,常把劲练成“局部绷”,一推手就散架。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呼吸:比动作更狠的“隐形推手”
太极拳的呼吸,是“拳势呼吸”:外展呼、内收吸,沉降呼、提升吸,发劲呼、蓄劲吸。这节奏错了,整套拳都拧巴。
腹式呼吸是底子:吸气时肚子像气球鼓,呼气像泄了气瘪下去。见过70岁师傅用这法子打“云手”,一套拳打完脸不红,年轻人跟着练,半套就喘得像拉破风箱。逆腹式呼吸更绝:吸气肚子收,呼气肚子鼓,发劲时能像弹弓似的把人弹出去。推手时,对方手刚搭上肩,这口气一沉一送,他就踉跄后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意识:指挥全身的“隐形司令”
太极拳的意识,是“以意带气,以气带身”。站桩时,想头顶有根线吊着,脚底像树根扎地里,不用挺胸,身子自个儿就直了,呼吸也沉到小肚子。我练“倒卷肱”时总盯脚步,浑身僵得像块板;后来琢磨“腰胯带身子平移,手划弧时指尖得舒展”,动作反倒顺了。
高手的意识像“顺风耳”,能听出对方劲路。对方出拳,不用想“该出哪招”,就靠周身松活,腰胯一转,让他的劲扑空,自己的劲顺着就上去。这像下棋,菜鸟盯眼前子,高手早布好了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放松:被错认的“终极杀招”
太极拳的放松,不是瘫沙发的懈,是“松而不软,沉而不僵”。好多人把拳练成“硬造型”:抬手就憋气,弯腿就打颤,浑身像上了锈的铁架。其实“松”才是根:肩不耸、胯不夹、关节不锁死。
有位老师教推手,让学生使劲推他肩膀。学生憋得脸红,老师纹丝不动,轻轻一送,学生就往后趔。老师说:“你推的是我肉,我用的是全身筋骨。肉会累,筋骨不会。”全身关节练得像“活轴”,对方的力就像打在棉花上,眨眼间化没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结语:形是河,内是流
太极拳“不练形”,不是扔了动作,是不被“手高脚远”困住。就像唱歌,不在嘴张多大,在能不能找着气、合上拍、传着情。下次练拳问问自己:“起势”时,脚底的劲串到腰了吗?转腰时,是意念带还是眼睛拽?
不纠结“手举多高”,开始琢磨“这劲咋串、哪该松哪该整”,才算摸着门。外形是河,内劲、呼吸、意识是流——河得顺,流得活,这才是真太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00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