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跟我学方记第134首丨瓜蒂散丨为痰食壅塞上焦之终极解法
2025
07-04

跟我学方记第134首丨瓜蒂散丨为痰食壅塞上焦之终极解法

瓜蒂散 一、方剂溯源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原文: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宜瓜蒂散。

组成:

瓜蒂一分(约0.6g,熬黄)

赤小豆一分(约0.6g)

用法:二味研末,取1-1.5g以香豉3g煎汤送服。

不吐者渐加量,得吐停服。

剂量精义:

瓜蒂、赤小豆等分,香豉轻清宣郁。

李可经验:瓜蒂末0.3g起服,单次不超0.6g,以淡豆豉15g煎汤助涌吐。 二、六经辨证与病机核心

病位:胸膈上脘(痰食壅塞)

病性:痰涎宿食,壅滞上焦(邪实高位)

六经归属:太阳阳明合病(痰食停聚胸脘)

核心病机:实邪壅塞胸膈或胃脘,气机窒塞,当因势利导从吐而解。

经方思维点睛:此方为’涌吐法’代表方,与《伤寒论》栀子豉汤鉴别:

彼治郁热扰胸(虚烦),此治有形实邪(胸中痞硬)。 三、《神农本草经》药物解析 瓜蒂(甜瓜蒂):《本经》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涌吐痰涎宿食。

赤小豆:《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利水解毒,制瓜蒂之毒。

香豉(淡豆豉):《别录》主’烦躁满闷’,宣郁开结,助涌吐之力。

配伍精义: 1. 瓜蒂苦寒 → 刺激胃窍,引邪上越

2. 赤小豆酸平 → 解毒利湿,制吐伤阴

3. 香豉轻宣 → 宣透胸膈郁结 四、脉证方对应图谱

核心脉证链:

寸脉浮滑或弦紧→胸中痞硬窒塞感→气冲咽喉不得息→欲吐不吐烦不安→舌苔厚腻浊垢→瓜蒂散主之。

关键指征: 特异性症:’气上冲咽喉不得息’——窒闷窒息感,自发欲吐

必有证:胸脘痞硬拒按 + 无下利(邪未入肠) 五、临床运用体悟

经典运用场景: 1. 痰厥证(痰壅气闭神昏)

2. 食道异物梗阻(早期)

3. 精神分裂症(痰迷心窍)

学术拓展: 1. 重剂开闭:

癫痫持续状态:瓜蒂末0.5g配防风10g煎汤送服,吐后服礞石滚痰丸。

农药中毒(口服2小时内):急用瓜蒂散1.5g催吐,继以大黄甘草汤解毒。

2. 救逆法变通:

吐后气阴两伤(汗出脉弱):急煎人参15g、麦冬30g固脱。

痰瘀互结(舌紫斑):加郁金15g、菖蒲15g煎汤送服。

3. 操作要诀:

服药后以翎毛探喉助吐;

吐时取坐位防窒息;

吐后糜粥自养三日。 六、历代方论精华辑要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其高者因而越之,瓜蒂散涌吐之圣剂。瓜蒂味苦,赤小豆味酸,酸苦涌泄为阴,香豉轻清载药上浮。

吴谦《医宗金鉴》:胸中痞硬,气上冲喉,此寒痰壅塞膈上,非吐不能达病所。

李可心传:此方乃开胸膈闭结之穿甲弹,较三圣汤少风痰多寒实,较救急稀涎散少痰厥多窒塞。 七、类方鉴别与拓展应用

类方鉴别: 救急稀涎散:治中风闭证(喉中痰鸣),皂荚、白矾化痰开窍。

三圣散:治风痰癫狂(狂躁妄动),藜芦、防风涌吐风痰。

参芦饮:治虚人痰壅(气弱脉微),人参芦缓吐扶正。 现代拓展: 1. 急性胃炎(宿食停滞):加焦三仙各15g煎汤送服。

2. 痰湿型肥胖:吐后服防己黄芪汤健脾化湿。 八、六经气化思维总结

立方之旨:

以瓜蒂之苦寒直击胸膈实邪,如开闸泄洪;

赤小豆之酸平护阴解毒,防涌泄伤津;

香豉之轻清宣透郁结,载药上行。

三药相合,成 “酸苦涌泄” 大法: 1. 酸收(赤小豆)→ 敛正气防随吐脱

2. 苦泄(瓜蒂)→ 激胃阳引邪上越

3. 轻宣(香豉)→ 通窒塞复气机 峻剂灵魂:

“其高者,因而越之”—然须严守三禁: 1. 禁用于下焦实邪:若邪已入肠(见下利)不可吐

2. 禁用于气血虚弱:老人、产妇、失血者忌用

3. 中病即止:吐后停服,糜粥调养

此方为痰食壅塞上焦之终极解法,当今药房多无瓜蒂,可代以胆矾0.3g。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