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病是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足部)内的疼痛,是一个常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腰腿痛,常因咳嗽、弯腰、用力而加重。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与感染、受寒、损伤等有关,临床较少见继发性为坐骨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产生机械性压迫或粘连引起,如腰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椎管狭窄、脊柱肿瘤、脊柱结核,骨盆内病变、脊髓蛛网膜病变、腰及臀部肌肉筋膜病变。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腰痛’等范畴,在《灵柩》中称为’周痹’。
秘法腰痛针术
人身的经络都是前后呼应,左右相通。任脉为前正中线,相对督脉脊椎正中线,肾经对华佗夹脊(今名脊穴),胃脉对膀胱第一行,肝、脾对膀胱第二行,手足六经亦前后相应。所以缪刺取穴,往往立竿见影。
治疗腰痛缪刺法:
在腰痛部位,用手按压找出最小而最痛的部位,如大面积一片疼痛而找不到最小痛点的不适用此法。
找好痛点,以最痛处一点涂以红色为标记,再找到命门穴为计算总穴。例如最痛点在命门左15 厘米,再下6 厘米。让病人仰卧,量脐左 15 厘米再下6 厘米处腹部针入 1.5寸,恐痛点对得不准,将针刺入,提出 1/2,再向四周探刺,不留针。让病人翻身俯卧,按压痛点消失,腰痛即愈。
命门 督脉第四号穴
部位:俯卧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前方与脐相对,然而练气功的人则脐向下移少许。
此法颇有立杆见影之妙,但找痛点要准,与腹部痛点相对处要准,针刺要准。掌握三准,应手而愈。
治法(一)
取穴气海俞:
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5寸毫针,垂直稍向脊柱方向进针3-4寸,得气后,行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感沿大腿后侧传至足,每日1次,
治法(二)
【取穴】压痛点:
在患者患侧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最明显处,用3寸毫针刺入1寸,得气后用强刺激手法,出针后拔火罐,每次5-20分钟。
治法(三)
【取穴】顶穴:
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从患侧髂前上棘到第五腰椎连线中点,引一垂线,再向下找一点使之连接成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点,大约在秩边穴上2寸。
局部常规消毒,用5-7寸毫针直刺,得气后针尖向环跳方向透刺。病程短、体壮者用泻法,提插捻转50次,然后留针15分钟,起针时再捻转50次;体虚、病程长者,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可长达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法(四)
【取穴】风池: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上端凹陷处,平风府穴。取患侧风池穴,针用泻法,持续捻转2分钟,使局部酸胀,留针30分钟。
治法(五)
【取穴】腕骨:
位于手尺侧,第五掌骨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赤白肉际。缪刺法,取对侧腕骨穴,用1寸毫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拔针立效。
治法(六)
【取穴】双阳穴:
由患侧环跳穴与风市之中点向内,适在足少阳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之正中间找出取穴点,再由取穴点向上、向下各1寸处分别取之。
在双阳穴上各直刺2.5-3.0寸,予以提插转中强刺激,针感酸、沉、胀、触电样,向上放散至胯部,向下放散至足趾部,留针10-30分钟,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
治法(七)
【取穴】二阳:
位于腰部,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间,左右旁开各7分处、取二阳穴,针入0.5-1,0寸,采用中等刺激,加艾条灸,留针30分钟。
治法(八)
【取穴】秩边:
在胞肓直下,骶管裂孔旁开3寸,俯卧取穴。取患侧穴位,直到3-4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使针感向下肢放射。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法(九)
【取穴】环跳:
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
用4-5寸长针斜向下45°角力向,采用指切进针法进入3-4寸,得气后行大鹏展翅手法,使针感沿大腿后侧传导至足,再加用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法(十)
【取穴】环跳:
取穴法见治法(九)。
采用’扬刺法’,在环跳穴先刺入一针,捻转得气后,并施温针疗法。再在环跳穴四周刺入4针,方向朝向中心针,捻转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每日针1次。
治法(十一)
【取穴】昆仑:
在跟腱与外援之间凹陷处取穴。
取患侧昆仑穴,常规皮肤消毒,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654-2注射液10毫升垂直刺入昆仑穴0.5-0.8寸深,待有酸胀感后,抽无回血时,快速注入药液。轻者隔日1次,重者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治法(十二)
【取穴】环跳:
取穴见治法(九)。
患者侧卧,患侧朝上,环跳穴常规消毒。用5毫升注射器配7号注射针头,抽取654-2药液10毫克。垂直进针,待产生酸、麻、胀针感并向下放散后,缓慢推注药液,药液全部推进以后,将针拔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法(十三)
【取穴】下肢痛:
下肢外侧疼痛者属足少经取瞳子髎,下肢后侧疼痛者属足太阳经取睛明;后侧、外侧都痛者取睛明。
患者仰卧或正坐,取患侧穴位,用28号0.5-1.0寸毫针,睛明穴沿眼眶边缘垂直进针0.3-0.5寸,小幅度进针,而后出针,并立即用干棉球按压3-5分钟,以防出血。瞳子静向外平刺0.3-0.5寸,可中幅度或大幅度行针。每日针1次,7次为1疗程。
治法(十四)
【取穴】承扶:
在臀横纹正中取穴。用承扶穴’齐刺’法。令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在患肢承扶穴区域按压,寻找到疼痛敏感点,皮肤行常规消毒,以28一30号3寸毫针直刺2.5寸深。再于承扶穴两侧各1.5寸处的臀横纹线上各刺1针。行提插捻转手法,中等强度刺激,使酸、沉、胀、触电样针感向上放散至腰胯部,向下放散到足趾部,留针10一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治法(十五)
【取穴】次卧:
于第二骶后孔中取穴。用穴位注射疗法。每次注入药液为0.3%利多卡因10-15毫升,去炎舒松10-15毫克,维生素B12 100微克。令病人俯卧或侧卧位,于患侧髂后上棘内下方约1厘米凹陷处为次髎穴。常规消毒铺巾,用6-7号针头,局部做皮丘后刺人,回吸无血及液体即可注入药液。每周注药1次,3次为1疗程。
古方辑录
(l)秩边《针灸甲乙经》云:’腰痛骶寒,俯仰急难,······秩边主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秩边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
(2)申脉《针灸甲乙经》云:’腰痛,不能举足少坐,若下车踬地,胫中矫矫然,申脉主之。’《针灸大全》云:’肢节烦痛,牵引腰脚疼,取申脉。’
(3)昆仑《马丹阳十二文歌》云:’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中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4)跗阳《神应经》云:’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及四肢不举,取跗阳。’(5)环跳《天星秘诀》云:’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后阳陵。’《神应经》云:环跳治’腰脚痛’。
(6)承扶《针灸甲乙经》云:’腰脊痛,尻脊股臀阴寒大痛······承扶主之。’(7)殿门《针灸甲乙经》云:’腰痛得俛不得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恶血归之,股门归之。’
(8)委中《玉龙歌》云:’更有委中之一穴,腰间诸般任君攻。’《杂病穴法歌》云:’腰痛环跳、委中神。’《四总穴歌》云:’腰背委中求。’
(9)后溪《肘后歌》云:’胁物腿疼后溪妙。’《百症赋》云:’后溪环跳,腿疼刺而即轻。’
(10)白环俞《玉龙经》云:’腿触痛,脚膝不遂,取白环俞。
(11)腕骨《医学入门》云:’腰连脚疼补腕骨、环跳。’《杂病穴法歌》云:’腰连腿疼腕骨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39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