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上热下寒乌梅丸,上寒下热左金丸,上下都寒右归丸,上下都热三黄片
2025
07-01

上热下寒乌梅丸,上寒下热左金丸,上下都寒右归丸,上下都热三黄片

上热下寒乌梅丸,上寒下热左金丸,

上下都寒右归丸,上下都热三黄片。

①上热下寒,这类人经常是上半身如火炉一样,燥热难耐,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下半身又像在冰窖里一样,腰膝冷痛,手脚冰凉,容易腹泻。这其实是体内阴阳失调,而乌梅丸能清上温下。

②上寒下热,这种情况一般是上半身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腹部冷痛;下半身会出现小便短赤,大便干结,下肢发热,这多是肝郁化火了,肝木横逆克脾土,肝火犯胃,可用左金丸来泻肝火,疏肝解郁。

③上下都寒,这类人全身一派虚寒之象。比如面色苍白,胃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溏稀,这多是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导致的。可参考右归丸来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④上下都热,这类人会表现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这是体内实热过剩了,热毒充斥三焦所致,可参考三黄片来清三焦实热。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附子椒姜继,温脏安蛔寒厥剂。

【药物组成】乌梅、花椒、细辛、干姜、

当归、附子、桂枝、黄柏、黄连、人参。

【功用】温脏安蛔。寒热并用,以调肠寒胃热;

              邪正兼顾,扶正祛邪。【主治】温脏安蛔。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或脾胃虚引起之胃脘痛、肢体瘦弱。

症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自吐蛔,手足厥冷。并治久痢久泻。

【组方特点】本方以酸、辛、苦并进。

 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且寒热并用,以调肠寒胃热;邪正兼顾,扶正祛邪。

乌梅丸的方证:脉弦按之无力,脘腹胀满或脘腹痛,或胁痛;

不欲饮食,心中疼热,肢冷,烦躁,口干;

上热下凉,上半身热,下半身寒;

或胃热肠寒,大便稀溏或干结。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泻痢初起忌服。

左金丸【药物组成】黄连、吴茱萸。【功用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注意事项】忌愤怒、忧郁;本药不适用于脾胃虚寒者。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且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慎用。

右归丸【药物组成】当归、杜仲、附子、枸杞子、鹿角胶、肉桂、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菟丝子。【功用主治】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引起的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水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反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肾虚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三黄片【处方与剂量】大黄2.4g 盐酸小檗碱(黄连)40mg 黄芩浸膏0.16g(每日用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亦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注意】孕妇慎用。【其他剂型】三黄胶囊,三黄清解片

三黄清解片【处方与剂量】黄连0.4~0.54g 黄芩0.6~0.8g 黄柏0.4~0.54g 金银花0.78~1g 连翘0.78~1g(每日用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温热病,发热咳喘,口疮咽肿,热淋泻痢等症。

喜欢传统国学经典的朋友,给您推荐个不错的公众号“一道水”,都是精华解读。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