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中药补益剂方歌大全(上)
2025
06-29

中医中药补益剂方歌大全(上)

【概念】凡用滋补人体气、血、阴、阳的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

《难经·十四难》亦说:

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和其营卫,

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缓其中;

损其肾者,益其精。

这就指出了补益五脏的大法。

临床中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气血双虚之不同。

因此,补益剂也相应的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及补阴、补阳等五类。

但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病情,互相调整。


方剂学各论——补益剂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枣

[主治]脾虚证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完带汤

[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皖白,倦怠便溏,舌谈苔白,脉缓或濡弱。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主治]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黄芪、白术、大枣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生脉散

[组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主治】①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于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四物汤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主治]营血虚滞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归脾汤

[组成]白术、当归、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②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癫,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当归

【主治]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场溃后,久不愈合者。


内补黄芪汤

[组成]黄芪、麦门冬、熟地黄、人参、茯苓、炙甘草、白芍药、远志、生姜、大枣

[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倦息懒言,神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


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

【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②大便干结,脉虚数。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千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泰山磐石散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续断、黄芩、白术、川芎、芍药、熟地黄、砂仁、炙甘草、糯米

【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息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八珍汤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萎白或无华,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仲,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人参养荣汤

[组成]黄芪、当归、桂心、炙甘草、橘皮、白术、人参、白芍、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