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公号从重度失眠到日睡8小时,我还是第一推荐这个办法!里面提到我入门心理学,学到的最扎实的理论就是课题分离,这两天在咨询中,课题分离恰好总是被提到。基于咨询中与来访之间的互动启发,我索性就把这个问题讲得深入一点。 这一点,可以说是我摆脱内耗的终结方法,也是我失眠松动的最关键的一步,世面上关于这一点,有大量的心理学书籍提到,因此,今天我依然还是要无数次地为这个方法大声疾呼! 其实,方法不需要掌握太多,一个掌握精,一通百通! 课题分离我在前面主要是讲了这个理论的大概含义,没有把它的处理步骤详细展开,今天我就把课题分离这一点给讲透! 课题分离,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边界清晰,而很多人内耗、敏感、抑郁焦虑最典型的特点,是把别人的事情、情感背到自己身上,也就是有点捞过界了。 课题不分离,人际关系边界模糊,在心理学上,主要是指个体难以区分自我与他人、内在需求与外界压力。它经常与入睡困难存在直接联系,比如内心边界不清可能会过度考虑他人需求,导致思维停不下来;或者因界限模糊产生焦虑、情绪波动,使自己无法放松,这些都会影响睡眠。
一、究竟什么是才是内心边界?
内心边界指的是一个人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外界事物的区分能力,包括:
1️⃣情绪边界:明确哪些情绪是自己的,哪些是他人传递的(如过度共情他人的焦虑)。2️⃣需求边界: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被外界期待(如 “应该做什么”)裹挟。3️⃣责任边界:区分自己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如过度承担他人的问题)。
内心边界不清晰的人,容易陷入 “过度内耗”“情绪混淆” 或 “自我压抑” 的状态,这些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睡眠。
二、内心边界不清晰如何导致入睡困难?
1. 情绪过载:替他人背负情绪,无法清空内心
表现:白天过度关注他人感受(如担心同事对自己的评价、为家人的矛盾自责),夜晚躺卧时,这些他人的情绪仍在脑海中盘旋,形成 “思维反刍”。对睡眠的影响:大脑持续处于 “处理外界信息” 的活跃状态,难以切换到 “自我休息” 模式,导致躺卧后思绪纷飞、无法放松。
2. 自我压抑:忽略自身需求,内心冲突激烈
表现:为满足他人期待(如 “必须做到完美”“不能让别人失望”),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如疲惫、委屈),内心产生 “应该” 与 “想要” 的对抗。对睡眠的影响:这种内在冲突会转化为生理紧张(如肌肉紧绷、心率加快),即使身体疲惫,大脑也因焦虑而保持警觉,出现 “心理性失眠”。
3. 责任混淆:过度承担他人课题,无法抽离
表现:将他人的问题视为自己的责任(如认为 “伴侣不开心是我的错”“孩子成绩差是我没做好”),陷入 “拯救者” 模式,难以划清边界。对睡眠的影响:夜晚成为 “反思责任” 的时段,反复纠结 “我是否做得足够”,导致焦虑感攀升,入睡阈值提高。三、内心边界不清晰的典型表现场景边界清晰者边界不清晰者他人求助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242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