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中医留下的一个“特效”方,是皮肤瘙痒的“克星”,散风活血,止痒效果立竿见影!
2025
05-25

老中医留下的一个“特效”方,是皮肤瘙痒的“克星”,散风活血,止痒效果立竿见影!

一到深秋和冬天,很多人皮肤瘙痒就发作得特别厉害,尤其是晚上,每晚睡觉前都要挠个不停,并且皮肤特别的干燥,外观犹如布满鱼鳞,起皮脱屑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其实这种痒又叫做“秋冬痒”,在中医上讲,血虚体质的人在秋冬最易发痒。

我们的血液堪称人体的“滋养大使”,将各类营养物质精准送达全身各个脏腑组织,皮肤自然也在其“服务范围”之内。

然而,一旦出现血虚的状况,血液就难以充分履行濡养与滋润皮肤的职责,就像农田失去了河水的灌溉便会干涸,皮肤失于血液的濡润,就会变得干燥。更为甚者,血虚还可能引发化燥生风的病理变化。

风这种“阳邪”,在正常情况下需要依靠血这种“阴性物质”来予以制约。一旦阴血亏虚,风邪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身体内肆意游走。这也正解释了为何血虚之人身上的瘙痒会呈现出“行踪不定”的特点,时而在此处发作,时而又在彼处出现,时轻时重,时隐时现。

不仅如此,秋冬季节特有的燥气也会对身体的润泽效果产生影响。本身血虚之人皮肤就水分不足,在燥气的“雪上加霜”之下,皮肤缺水的状况愈发严重,瘙痒也就随之而来。

而且,这种瘙痒在夜晚往往会加剧。因为中医理论认为,人在睡眠时,血液会归藏于肝脏。如果出现血虚的状况,夜晚濡养皮肤的阴血相对减少,瘙痒也就自然而然地加重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是上海名老中医姚培发先生的经验方,在应对此类皮肤瘙痒问题上颇具成效。

散风止痒汤

成分: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牡丹皮10克,紫草10克,蝉蜕6克,生甘草6克。

使用方法:水煎两次,将两次所得药液合并,分两次内服。可将第三煎的药液用于外洗。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方中的防风与荆芥堪称祛风的“黄金搭档”。这两味药材祛风之力强劲,且药性平和,荆芥还具备透疹散疹的功效,对于各类皮肤疾病都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

不过,仅仅祛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风邪归根结底源于血虚,唯有体内气血充盈且运行顺畅,风邪才会彻底消散,这便是中医所倡导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念。

说到补血,就不得不提及大名鼎鼎的四物汤,由地黄、当归、芍药、川芎组成。四物汤在散风止痒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养血活血,为气血的充盈奠定坚实基础。气血底蕴充足,方能有效固摄风邪,使皮肤得到充分的滋润。

血虚不仅会引发风燥,还容易滋生内热。到了秋冬,汗液分泌减少,气血中的热邪便开始兴风作浪。方中的丹皮与紫草具有凉血之功,二者均性属寒凉,能够有效清除血中的热毒。

蝉蜕不仅能够祛风,还能清热。其质地极为轻薄,放入水中可漂浮于水面,入药后会向上行走并向外发散。向上行走可入心肺二经,由于肺主皮毛,故而皮肤问题常常需要从肺论治。向外发散则可将体内的热邪透发出去,一旦肺中的热邪得以清除,皮肤自然就能恢复平静,瘙痒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最后,方中佐以一味甘草来调和诸药的药性,使整个方剂的药效得以协同发挥。

全方从祛风、养血活血、清热凉血等多个方面综合对皮肤瘙痒发挥治疗作用。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