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疼痛的中医辩证
2025
05-25

疼痛的中医辩证

 疼痛是一种主观反应,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也是一种疾病。疼痛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疼痛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及心理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疼痛,强调辩证论治。这也是其关键点和难点,它的复杂程度令很多望而却步。

  中医辩证又分多种: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辩证,脏腑辩证等等。作为疼痛应该首选何种方法呢?一般地说,八纲辨证多用于杂病,六经辨证多用于时证,外感病的诊断。由于八纲只有抽象,而六经具有实型,是脏腑经络的概括,所以临床辩证先从六经开始。六经既辨,则表里别(定位),而阴阳判(定性),然后进行寒热虚实的分析。但是,六经的症候表现,也不能离开八纲分证的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转虚的。而疾病的好转则正好相反。譬如体内的寒逃跑路线从内到外,从肾→脾→肺→胃→太阳。即由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病变深浅分为:表(太阳,少阴,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里 (阳明,太阴,食管,胃,小肠,大肠),半表半里(厥阴,少阳,胸腹两大腔体)。

  寒热有常,而虚实无常。寒则必阴,热则必阳。虚而热反而为阳。由是推之:

 太阳为表阳热实

 少阴为表阴寒虚

 阳明为里热阳实

 太阴为里热寒虚

 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热实

 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寒虚。

当我们面临患者,如何将疼痛问诊与中医辩证联系起来呢?

  我们问疼痛的诱因,若疼痛时间较短,则问是否存在近期过劳过受寒病史,按照六经辩证方法。若时间长就按照体质的办法调理。

  所谓体质辨识口诀为:

气虚乏力倦懒言,

血虚目涩多梦浅,

阴虚舌小细盗汗,

阳虚清冷无力寒,

热红黄数寒清寒,

痰湿困重舌便黏,

风动歪斜善走窜,

气滞胀满瘀紫暗。

  阴虚用六味地黄丸,阳虚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湿热用参苓白术丸,气滞用逍遥丸,淤血用当归,丹参,血府逐瘀胶囊。内风用天麻。

  除体质外,疼痛的性质也可以作为调理的依据:胀痛,多属于气滞和肝阳上亢;刺痛,多因淤血所致,冷痛多因寒邪阻络所致,灼痛多因火邪窜络或阴虚火旺;重痛,多因湿邪困阻气机;酸痛多为虚性疼痛,绞痛多因痰浊。

若疼痛时间短,则按照六经辩证进行分析。六经辩证将经络与脏腑辩证有机联系起来。

  一是根据各经之特点判断。太阳病特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若有恶寒,用麻黄汤。若肌肉痛用桂枝汤,若骨头痛用附子汤,若膝盖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

  阳明病:经证以四大为特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用白虎汤,腑证(燥、实、痞、满)用承气汤。

  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纲,用柴胡汤。  太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当归四逆汤。  厥阴病:厥,利,呕,哕四大症状,用乌梅丸,半夏泻心汤。

  具体运用六经辩证方法分析疼痛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

根据疼痛部位所在的经络及疼痛时间特点,辩证施治。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主要提升人体阳气,虚症,该经表面可见凹陷,按之则松软无力,所见条索,结节多细小。实证可见青筋淤络,按之多实紧,条索结节多较粗大。如足太阳经的反应区多在委中穴和承山穴周围。大椎穴以下,三五七,肺心膈,九一四,肝脾肾。局部颜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前额痛为阳明头痛,偏头痛为少阴头痛,后头痛为太阴头痛,巅顶痛为厥阴头痛。肺部疾病出现肺原穴:太渊和肺俞压痛,肝脏疾病出现太冲和肝俞压痛,肾脏疾病出现太溪和肾俞压痛。阑尾炎在足阳明胃经上的上巨虚压痛,胆囊炎在足少阳胆经上阴陵泉下压痛。手阳明入下齿龈,足阳明入上齿龈。  根据疼痛时间判断筋络问题:寅时(3-5)手太阴肺经,卯时(5-7)手阳明大肠经等等。正确选择穴位,迎而夺之(泻法),追而济之(补法)。

经络辩证对针灸方法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脏腑辩证对中药更加具有针对性。

  如何融合中西医学是疼痛发展的方向。中医以能量为本,物质为末,西医则相反。中医包容量最大,所以用中医观念来做事,用中医思想来驾驭西医。小针刀和银质针疗法,就是这种融合的杰出代表。银质针这种以针代刀,以松治痛方式,5年以上的远期镇痛疗效达90%以上。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