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病位辨证
辨证:分析矛盾,辨别症候。分析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各类矛盾,辨别症候,确定证名。
病位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核心:整体观念)指导下,根据各个病位的临床表现特征,对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症状、体征还包含疾病相关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辨别当前病证部位的辨证方法。
辨证的目的:治疗。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可以理解为是在整体观念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一个具体的应用。
如何看待人类的健康和疾病?
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整体功能活动异常在局部的表现。
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理论。
证:是对特定阶段病理的概括。证是不断变化的,是对疾病的不同状态。
证候:证的外候。
例:表寒证证候——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脉浮紧。构成证候的基本要素是证候。
证名:证的名称。例:表寒证、脾气虚证。
证型:证的类型。
证素:证的要素。是构成证的基本要素,由若干要素组成,例:表寒证是由于表、寒证两个要素组成。
证素的基本定义:
所有的证都是有病位和病性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要素相当于元素不能再继续分割。比如:湿是一个证素;热是一个证素;湿热不是一个证素是两个证素:湿+热。
病位:表、五脏六腑、五体(脉肉经骨皮)临床常见的有25-30种。
病性:寒热、虚实、六淫(风寒暑湿热火)临床常见的有25-30种。
由50-60个证素排列组合可构成无穷多的证,可两两一组(表寒证)也可以三个一组(里实寒证)
用证素的辨证方法可在临床上执简驭繁的效果。
证素是由李灿东教授的导师朱文峰教授提出来的,是近50年代中医的创新。
第一节 脏腑辨证
01
1.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脏腑辨证:分析矛盾,辨别脏腑的症候。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对四诊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所在的脏腑功能部位及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
理论依据是:脏腑的基本理论
例如:心藏神,出现失眠、健忘的特征。强调气血是脏腑功能产物同时也是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啊,脏腑的气血发生异常也会出现对应问题。
02
2.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对临床某一个特定阶段脏腑的病位(哪里有问题?)和病性(是什么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证。
03
3.脏腑辨证应用范围
八纲辨证是确定证的纲领,病性辨证是分辨证的性质。但都不是最后的诊断,辨证结果需要结合具体的病位,脏腑辨证可以形成完整规范的证名。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重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脏腑辨证应用范围:内伤杂病,是最广泛的一种辨证方法,可以直接用于临床,在指定大的治疗原则提供依据。
例如:寒热虚实,治疗原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病位提供方向,心的问题就从心治疗。
04
4.脏腑辨证于其他辨证的关系。
脏腑辨证于其他辨证的关系是互为补充。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主要用于外感病;八纲辨证为我们判断大方向的总纲服务。病性辨证确定病性服务,内伤杂病落脚点在脏腑辨证上,比如脾气虚,就采用健脾益气的治疗方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203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