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王三虎从肺痿论治肺结节
2025
04-19

王三虎从肺痿论治肺结节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陕西省名中医王三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擅长用经方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总结了“燥湿相混致肿瘤论”“寒热胶结致肿瘤论”“人参抗肿瘤论”“把根留住抗肿瘤论”“肺肿瘤可从肺痿论治”“风邪入里成瘤说”等新论点。笔者跟师学医后,有幸见到多例肺结节被治愈的案例。现将其治疗肺结节的经验分享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发病机理一般外因是风寒外袭,风痰凝结,寒湿夹杂,痰湿相混,湿热丛生;内因是气阴两亏,燥湿相混,阴阳失衡,肝郁气滞,瘀血混合,痰瘀互结。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形成结节。

王三虎认为,肺结节就是肺痿的初期阶段。《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提到了肺痿,说明肺痿就是肿瘤,如“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漓不通。”“热在中焦者,则为坚”,坚硬的肿块,这恰巧证明了肺痿就是肿块,但外有胸骨包裹,摸不到。而到中焦上腹部了,可以摸到肿块。那么“热在下焦者”在盆腔,早期也摸不到肿块,但是可以通过尿血、淋漓不通来判断。

辨证论治

从辨病论治的角度来讲,肺结节是肺痿的早期病变,或兼夹外邪,以咳而脉浮为特征。实际上多为表寒内热,因此,“肺气不宣,津液不寻常道,而致凝聚”就是肺结节的初期表现。“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浮即提示早期肺结节病变,外感早期并不一定脉浮,但脉浮就提示为早期。“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此为辨病。由此可见,肺结节的产生与外邪侵入人体、平素津液匮乏有关,津液匮乏容易产生内热,外寒内热,阴虚痰浊内生,予厚朴麻黄汤主之,这就是治疗肺结节的奥秘。

故王三虎从肺痿论治肺结节,以厚朴麻黄汤为代表方剂。原方组成: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实际临床过程中,王三虎经常应用自拟的海白冬合汤(海浮石20g,白英30g,冬凌草30g,百合12g,沙参12g,麦冬12g,玄参12g,生地黄15g,人参6g,浙贝母10g,橘红8g)。

此方为王三虎治疗肺结节的常用方,海浮石为轻轻上浮的石头,用于化解上焦肺中顽痰,非它莫属。麦冬、百合暗和张仲景关于肺痿津液亏虚、肺失濡润的病机。实际运用中,厚朴麻黄汤与海白冬合汤相须为用,表里同治,疗效确凿。

验案举隅

王某,女,45岁,2022年8月7日初诊。主诉:晨起痰多,间断失眠半年。在某医院检查发现右上肺毛玻璃结节6mm,右侧甲状腺囊肿5mm。查面略黄,舌淡红,苔白略腻,脉浮。诊断为肺结节,证属风寒袭肺、痰湿内滞,予厚朴麻黄汤加减:

厚朴20g,麻黄10g,杏仁12g,生石膏30g,甘草10g,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姜半夏15g,猫爪草20g,浙贝母15g,土贝母10g,瓦楞子20g,夏枯草15g,白芍12g。28剂,水煎服,日1剂。

9月4日二诊:早晨夜间有白痰,舌暗红,舌中部燥少津,苔白,脉弦。考虑有燥湿相混,予厚朴麻黄汤合海白冬合汤加减:

厚朴20g,麻黄10g,杏仁12g,生石膏30g,甘草10g,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姜半夏15g,海浮石30,白英30g,百合30g,麦冬30g,玄参15g,浙贝母15g,土贝母10g,瓦楞子20g,夏枯草15g,猫爪草20g。28剂,水煎服,日1剂。

11月6日三诊:复查胸部CT提示毛玻璃肺结节3mm,甲状腺囊肿2mm,守原方继服28剂。

2023年3月5日四诊:诉感染新冠病毒后2个月,白痰多,胸闷,咳嗽遗尿。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考虑肺脾气虚,予六君子汤加减:

姜半夏15g,陈皮12g,茯苓12g,炙甘草12g,党参15g,白术15g,桔梗10g,瓜蒌30g,薤白15g。14剂,水煎服,日1剂。

4月2日五诊:复查提示肺结节已经完全消失。

按 肺结节患者大多首先外受风寒,风寒夹湿,很快致病,治疗早期多单纯宣散,至中后期多耗气伤阴,故加海白冬合汤、六君子汤,滋阴润燥、补中益气、化痰软坚散结,以达到整体气血阴阳平衡。(雷 琰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