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抱着小孩炒菜,孩子滑落至油锅被烫伤;给孩子冲奶粉,不慎将热水洒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洗澡,未调试水温,孩子直接掉进热水桶…这一幕幕画面触目惊心! 烫伤是发生率最高的儿童烧伤,多数烫伤发生于< 6岁的儿童[1],烫伤是儿童受伤的常见原因[2],儿童年龄比较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一旦发生烧烫伤意外,烧烫伤受损部位所造成的缺陷可能是终生的,不仅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还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从而使患儿产生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3],作为家长应该及时了解烫伤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儿童受到的伤害。烫伤深度分级 烫伤一般分为 3 个等级:01Ⅰ度烫伤 损伤的是皮肤表层,但基底细胞层健在,故再生能力强,表现为局部轻度红肿、疼痛明显、无水肿,常在3~5天痊愈,不留瘢痕。02Ⅱ度烫伤 根据伤及皮肤结构深浅可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浅Ⅱ度指伤及真皮浅层,症状包括皮肤的剧痛、红肿,有水疱形成,一般1~2周痊愈,不留瘢痕, 多有色素沉着;深Ⅱ度指皮损达到真皮深层,痛觉较为迟钝,有水疱,基底苍白,愈合会比较慢,多遗留瘢痕。03Ⅲ度烫伤 属于分级中最严重的烫伤,可能损伤到皮肤全部真皮层,以及皮肤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等都有可能受损,创面表现为灰或红褐色,可能会出现肌腱坏死或者骨坏死。急救方法误区01涂抹牙膏、酱油等 在一些民间偏方中,发生烧烫伤后在创面上滴香油、抹牙膏、撒香灰等,这种方法会产生一定的清凉感,给患者造成降温的错觉,实际上这类物质不易清除,并且会污染创口,增加感染的风险。02强行脱衣 在发生烧烫伤后,由于情况紧急,人们可能会强行脱衣降温,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破坏皮肤完整性,使表皮和衣物一同被剥离,加重感染并且留下疤痕。03直接冰敷 在发生烧烫伤后,创面皮肤失去了表层皮肤的保护,若是直接进行冰敷则有可能造成低温冻伤。04不处理直接去医院 据医学研究,儿童被烫伤后,黄金救治时间只有 2 分钟,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 伤口会继续发热,温度越高,痛苦就越大,甚至可能导致组织坏死,留下永久性的瘢痕。如何正确处理呢? 五字急救法:“冲、脱、泡、盖、送”第一步“冲” 首要任务即降温,打开水龙头用流动的冷水(10 ~ 20℃)“冲”,能够有效减少烫伤热量,使其不再对患儿皮肤进行持续灼烧。冲的时候可在伤口略上方冲,水流不要过大,以免冲破烫伤皮肤加重破损。如果条件不允许,用冷毛巾也可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时间都要至少在 15~30分钟以上。第二步“脱” “脱”即褪去儿童烫伤部位的衣物,因为烫伤部位的衣物也存在残留的热量,易导致病情加重。若烫伤比较轻微,皮肤无破损,衣物无粘连,小心褪去即可;但若烫伤较重,衣物有损或发生粘连等情况,需剪破衣物,不能蛮力脱离,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第三步“泡” “泡”的目的是为了继续散热,使伤部温度继续得到控制,从而减轻烧伤面积扩大的风险。将烫伤的部位放置于干净的冷水中持续浸泡10 ~ 30 分钟,以此缓解儿童的疼痛,浸泡只需用凉水即可,不可在凉水中加入冰块。同时需注意观察儿童体温及状态,留意儿童是否有其他的不适感。第四步“盖” “盖”即使用干净的毛巾或无菌纱布将儿童烫伤部位盖上并进行固定。主要是为了保护伤处,避免伤处遭受外界环境的再次污染,也避免伤处触碰到外界的物体而产生机械伤等,对于烧伤面积高于10% 的患儿,在进行冷疗处理时要时刻注意对患儿身体的保暖,避免患儿发生低体温现象。第五步“送” “送”即在烫伤处理后送医院诊治。如果是小面积烫伤,皮肤仅是轻微出现红肿,可自行在家处理;如果水泡很小,不要把水泡戳破,保持水泡的完整,几天之后慢慢瘪下去就好了。但如果是水泡比较大,或者是大面积烫伤,千万不可耽误,做完上述四步家庭急救措施后,立刻将儿童送入专业烫伤医院,在医生指导下对烫伤部位进行后续处理。防患于未然——最关键01热源远离儿童 热水壶和热汤类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家庭使用电炉、电暖炉时应安装防护罩,儿童尽量不让进入厨房,防止意外发生。02放洗澡水先凉后热 孩子在浴缸里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加热水,保持水温不要高于40度,没有温度计的用掌跟试水温,以免不小心踩进或坐在热水盆里造成烫伤。03小心热水袋渗漏 使用热水袋一定要拧紧瓶盖,同时应适当用厚布包裹住容器,不要直接接触儿童皮肤,防止热水袋热水渗漏。04不要玩火 家长应坚决杜绝儿童使用火柴、打火机、煤气灶、微波炉等,不要让孩子玩火,燃放烟花时一定要有大人看护。05不随意玩弄电器 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弄电源开关、插头、电线等,以免造成电烫伤,家长每次使用电熨斗、电热器等高温设施时,要时刻注意控制温度和使用时间间距。06其他 比如谨慎使用桌布,若桌面上有热水杯等,以防被孩子拉下烫伤,比如暖宝宝不要直接贴到儿童皮肤上使用等。作为家长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加强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参考文献[1] 胡平玲. 1762 例住院儿童意外损伤类型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1) : 134 -136.[2] Peden M,Oyegbite K,Ozanne-Smith J, et al. 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79-100.[3] 席毛毛,雷芳,谢卫国.烧伤患儿心理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6):519-522.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佟娜辽宁省妇幼保健院,主管护师。本文编辑:单卫华数字编辑:郑成铭制作: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网络与数字出版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面向临床突出实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035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