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懂中医的营养师
百草营养师
在古代的中医药箱中,藏着一方传世佳方,名为“少腹逐瘀丸”,它不同凡响,专司抚平女性少腹之症。肌瘤、卵巢囊肿,虽为现代病名,然其本质却是古人所言的气血凝滞,瘀塞腹中。方中药物,皆以活血化瘀为旨,调和血脉,驱逐寒邪。
相传清朝时期,有名女性因患异症,少腹结块,疼痛难忍,诸多名医束手无策。王清任大夫闻讯而至,端详其舌象,摸其脉息,沉思片刻,遂以“少腹逐瘀汤”拯救于奄奄一息之际。不数日,其结块消散,疼痛若失,转危为安。此方由此名扬四海,留传至今。
方中用药,小茴香、官桂、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干姜、赤芍、蒲黄、五灵脂,各具妙用。小茴香性温,善温中散寒,官桂辛热,补火助阳,两者联袂,暖腹驱凉。干姜辛热,温胃散寒,当归、川芎、赤芍三药,活血调经、舒筋止痛,使血脉畅通无阻。
蒲黄与五灵脂,活血化瘀,专赐症结;没药,配乳香,使血行气顺,疼痛自消。延胡索则为止痛良药,瘀血不堪其威,疼痛随之洗净。
方用举例,少腹凝块、疼痛显著者,宜用此方。现代亦有以此方制成之中成药,名曰“少腹逐瘀丸”,方便服用,效果显著。
下面录方以备不时之需:
官桂3克、当归9克、小茴香7粒、生蒲黄9克、延胡索3克、干姜3克、川芎6克、没药6克、赤芍6克、五灵脂6克。
若以传统方式煎服,宜先将蒲黄水泡软,五灵脂去油,余药共研细末,用黄酒送下;或将药物按比例煎煮,日服二次,晨起暮服,持之以恒,必有良效。
可知,古方非泛泛之物,治今病痛亦有奇功。《医林改错》记载此方,历经沧桑,犹如明灯指引,照耀着现代医学的征途。当代女性若有类此疾患,不妨以此方为参考,虔诚服之,期待春回大地,健康重生。
此方“少腹逐瘀丸”,以温补暖胃之品配活血化瘀之药,显现了中医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的高深智慧。其不仅仅在于治疗的效果,更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精妙构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巧妙运用。
治疗女性少腹之病,中医历来重视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因此,倘若身体如同淤塞的河流,血液不能畅通无阻,则必须开凿河道,让滞波得以奔腾。王清任大夫所配之“少腹逐瘀汤”,正是以此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患者的实际情况精心调配而成。
且不论是肌瘤还是卵巢囊肿,其源头在于气血不畅,瘀阻腹中,因而此方运用至今,效应依然。
现代生活节奏加速,压力增大,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备受挑战,诸如月经不调、痛经、肌瘤囊肿之类的症状也日渐常见。
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利用古方,结合现代生活习惯和饮食调养,以期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既是对传统医学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女性健康的贡献。
“少腹逐瘀丸”这一方剂,不仅仅是一组药物的组合,它更象征着一份关爱、一份希望、一份坚持。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维护健康的初心与追求永远不变。在使用此方时,建议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配合适当的生活调理与情志疏导,如此方能早日康复,恢复生活的活力与色彩。
中医药,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的艺术。让我们一起珍惜并运用好这份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宝藏,并期盼每一位女性都能享有一个健康、和谐、美满的生活。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028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