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颈椎病外用及内服中药方选46篇
2025
04-07

颈椎病外用及内服中药方选46篇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如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导致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大致属于中医的“痹证”“头痛”、“眩晕”和“项强”等病范畴。本病好发于 40 岁以上的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病,且男性多于女性,是临床常见病症。

1.颈椎散

【组成】当归、细辛、三七、红花各等份。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过120目筛。贮瓶备用。或装入胶囊每粒重0.50克。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或胶囊4~5粒,每日服3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2.颈椎膏(一)

【组成】葛根30克,黄芪30克,川芎30克,丹参15克,威灵仙15克,白芷15克,乌梢蛇10克。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备用。用时调制成膏状。

【用法】外用。每次取药末20克,与适量洋芋(连皮)共捣烂如泥状,外敷于颈部(压痛点),用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3.何氏颈椎散

【组成】熟地黄25克,丹参10克,桑枝10克,生麦芽10克,当归尾10克,鹿衔草15克,骨碎补15克,肉苁蓉10克,生蒲黄25克,鸡血藤20克,蛇蜕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补肝益肾、养血通络、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痛重者,加元胡10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高血压者,去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者,加伸筋草15克,田三七各2克;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胀痛者,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液各2毫升局部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何锐方。治疗68例,结果:有效66例(占97%),症状无明显改善者2例(椎动脉型及脊值型各1例)。

4.白芍丸

【组成】白芍药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60克,桃仁60克,红花6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甘草3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6克,每日服3次,以黄酒及温开水各半送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5.颈椎口服液

【组成】虎杖24克,鹿筋18克,蕲蛇15克,桑寄生24克,川木瓜9克,炒薏苡仁24克,女贞子18克,杜仲18克,党参18克,川续断18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温通散寒、补肾除湿、散结健骨。

【主治】颈椎综合征。

【加减】同时配用外治方。药用鸡骨香、两面针、侧柏叶、毛麝香、黄柏、过江龙、佩兰各500克。将诸药各研细末,和匀,每取适量,用酒煮热敷颈及肩关节处(患处),外加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朱卓峰方。临床屡用屡效,内外并治,每获较理想效果。

6.颈雄丸

【组成】葛根30克,半夏12克,橘红12克,云茯苓12克,甘草6克,炒积壳12克,竹茹6克,生磁石20克,丝瓜络9克,钩藤15克,川芎15克,菊花12克,炒栀子12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来,和匀,水泛为丸,如稻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股6~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兑酒送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健脾化痰利湿、活血化瘀通络。

【主治】颈椎综合征。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高志君方。屡用效佳。

7.骨痹口服液(一)

【组成】葛根30克,白芍药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10克,片姜黄10克,甘草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关幼波方。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8.鸡血藤膏

【组成】鸡血藤200克,桑枝200克,威灵仙200克,葛根200克,木瓜200克,白芍药200克,牛膝100克,川芎100克,陈皮10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蜂蜜、蔗糖各15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此方药精效专,疗效颇佳。

9.通络止痛散

【组成】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地鳖虫、威灵仙各等份。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10天为1疗程。若改用汤剂。方中各药可用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舒筋止痛。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10.除痹丸

【组成】当归15克,刘寄奴15克,川芎15克,片姜黄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5克,路路通30克,桑枝3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胆南星10克,白芥子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吕同杰方。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11.葛桂口服液

【组成】葛根20克,桂枝15克,白芍药1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狗肾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烊化),麻黄5克,生姜5克,生甘草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调和营卫、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王乐善方。临床验证有效。

12.灵仙散

【组成】葛根50克,丹参50克,白芍药50克,威灵仙50克,防风50克,细辛20克,川芎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川椒20克,五加皮20克,桂枝20克,桑枝20克,荆芥20克,生甘草20克,全蝎10克,蜈蚣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有人用本方治疗72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率为90.27%。

13.丹白颈椎膏

【组成】丹参350克,白芍药350克,葛根350克,细辛100克,桂枝100克,桑枝100克,三七粉100克,郁金150克,生牡蛎150克,生姜30片,大枣60克,生甘草120克。

【制法】膏滋。上药除三七粉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将三七粉,加蜂蜜300克,兑人清膏和匀,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散寒、化瘀散结、舒筋活络。

【主治】颈椎病。

【加减】若头晕者,加龟板、天麻、菊花各100克;若腰痛者,加杜仲、川续断、狗脊各100克;若手臂麻木者,加秦艽、全蝎、蜈蚣各100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据临床观察:有效率可达95%以上,其中治愈率为85%左右。

14.蛇乌散

【组成】乌梢蛇10克,细辛10克,白花蛇1条,皂刺15克,豨莶草15克,透骨草15克,穿山甲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淫羊藿15克,五灵脂20克,生川乌10克,生草乌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100日筛。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每取此散50~100克,以适量陈醋调和成膏状,贴敷颈项部,用纱布、塑料纸盖好,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搜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有人用本方治疗300例,全部有效。

15.骨刺丸

【组成】熟地黄60克,骨碎补60克,炙马钱子60克,鸡血藤60克,肉苁蓉60克,三七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川芎3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3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肾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颈椎病、颈椎骨刺。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有效,久服效佳。

16.颈椎胶囊

【组成】乌梢蛇15克,甘草15克,蜈蚣5条,穿山甲12克,全蝎8克,地鳖虫10克,细辛10克,川芎10克,赤芍药10克,自然铜10克,木瓜10克,葛根40克,白芍药50克。

【制法】胶囊。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100目筛,装入胶囊,每粒重0.5克。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6粒,每日服3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熄风通络、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有效率达100%。

17.热敷散

【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防己、附子、千年健、威灵仙、桂枝、路路通、秦艽、独活、羌活、麻黄、红花各3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粗末,和匀,装入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布袋中,每袋150克,将药袋加水煎煮20~30分钟,备用。

【用法】外用。稍凉后将药袋置于患处热敷,每次敷30分钟,每日1次。2个月为1疗程。或敷后用毛巾蘸药液外洗患处,反复擦洗之。

【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内部资料)。屡用屡验。

18.鹿蛇散

【组成】全蝎9克,蜈蚣2条,鹿衔草30克,乌梢蛇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自然铜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熄风通络、活血舒筋。

【主治】颈椎综合征。

【加减】若上肢麻木疼痛较重者,加桑枝30克;若颈部强直疼痛重者,加葛根20克;若眩晕、昏仆者,加地龙15克,钩藤30克,泽泻15克;若气候剧变时症状加重者,加汉防己15克,秦艽15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19.归葛口服液

【组成】葛根30克,白芍药30克,当归30克,丹参10克,木瓜10克,生地黄10克,全蝎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酸枣仁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生甘草12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每日服3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治愈率可达90%。

20.芍钩丸

【组成】白芍药3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钩藤20克,夜交藤20克,茯苓20克,僵蚕10天,法半夏10克,天麻10克,桂枝10克,生甘草10克,全蝎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一般服药1~3个疗程即愈或显效。据临床观察,治愈率可达93%以上。

21.鹿灵散

【组成】鹿衔草、丹参、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薏苡仁、威灵仙各等份。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补肾通络、养血荣筋。

【主治】颈椎病。

【加减】面色咣白、腰膝酸冷者,加杜仲、补骨脂、熟附片、肉桂;胸闷胁胀、肢体肿胀不适者,加木香、元胡、枳壳、乌药;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点者,加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游走疼痛,或痛遇寒加剧,或沉重身困者,加防风、秦艽、桂枝、羌活、独活。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3。张长江方,屡用效佳,临床证明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有效。

22.逐痹丸

【组成】当归15克,白芍药15克,鸡血藤15克,川芍10克,威灵仙10克,白芷10克,独活10克,秦艽10克,延胡索10克,五加皮10克,豨莶草10克,甘草10克,细辛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综合征。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屡用有效,久服效佳。

23.双枝白芍丸

【组成】白芍药30克,葛根15克,木瓜15克,鸡血藤15克,桑枝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养荣柔肝、活血舒筋。

【主治】颈椎病。

【加减】血瘀明显者,加当归、川芎、桃仁;头痛眩晕者,加枸杞子、石菖蒲、蔓荆子;伴高血压者,加钩藤、山楂、豨莶草;手臂麻木较重者,重用鸡血藤、桑枝,加川芎、桔梗;腹泻便溏者,加炒白术、茯苓、防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杨晓惠方。临床屡用,久服效佳。

24.透骨膏

【组成】葛根300克,威灵仙300克,木瓜150克,透骨草350克,鸡血藤150克,狗脊150克,白芍药150克,仙灵脾150克,青风藤120克,全蝎100克,蜈蚣60克,地鳖虫100克,桑枝10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笔者师传秘方。多年临床验证有效。

25.参灵散

【组成】人参10克,半夏1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威灵仙15克,五灵脂15克,夏枯草12克,羌活12克,菊花12克,乳香6克,蜈蚣2条,地鳖虫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6.夏蚕散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全蝎9克,僵蚕9克,白芍药24克,夜交藤24克,钩藤20克,茯苓15克,丹参30克,陈皮9克,桂枝9克,透骨草9克,川芎9克,葛根3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20天为1疗程。

【功能】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屡验。

27.颈椎病片

【组成】威灵仙3000克,鸡血藤3000克,骨碎补1500克,川芎1500克,穿山龙1500克,赤芍药1500克,葛根1500克,白术1500克,羌活1500克,熟地黄1500克,姜黄1500克,川续断1500克,海桐皮1500克,蔗糖2500克,阿拉伯胶15克,淀粉糊精15%约3000毫升,硬脂酸镁按颗粒总量1%。

【制法】片剂。将鸡血藤、威灵仙、葛根、熟地黄加水煎煮3次,过滤,合并3次滤液,浓缩成膏,加蔗糖和阿拉伯胶溶解,备用。余药共研为细粉,过筛。浸膏与细粉混合加适量淀粉,和匀,过14目筛,制成颗粒,烘干,整粒,加人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片,一料制50000片,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片,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主治】颈椎病(府背酸痛、手臂麻木、颈后儒痛、头晕耳鸣等症。

【附记】引自北京友谊医院《制剂手册》。屡用效佳。

28.颈椎膏(二)

【组成】马钱子15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川芎15克,白花蛇2条,中华跌打丸5粒(中成药),冰片3克。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用陈米醋适量调和为稠糊状,收贮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膏30克(干了加醋适量重调),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阿是穴(患部)。外加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15次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颈椎柄。

【附记】引自程爵棠《手部疗法治百病》。笔者祖传秘方。屡用效佳。一般连用2~3个疗程即可见效或痊愈。本方有毒,切忌入口、目。

29.颈椎病口服液

【组成】葛根30克,羌活15克,三棱15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姜黄15克,细辛9克,豨莶草15克,藁本15克,白芷15克,川红花10克,广地龙6克,地鳖虫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程爵棠方。多年应用,疗效颇佳。

30.骨痹口服液(二)

【组成】苍术20克,炒白芍20克,川芎15克,枯梗10克,干姜10克,茯苓20克,川厚朴10克,生甘草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每日服3次。15天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理气柔肝、散寒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张继昌方,用本方治疗286例,其中:初发型28例,全部治愈;前斜角肌型48例,治愈42例,基本治愈6例;神经根型210例,治愈78例,基本治愈86例,有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4.40%,其中治愈率达83.92%。

31.骨痹散

【组成】粉葛根20克,秦艽20克,威灵仙20克,当归20克,白芍药30克,延胡索10克,制川乌10克,独活10克,蜈蚣3条(去头足),天麻6克,全蝎6克,地鳖虫10克,甘草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理气活血、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10克,细辛6克,白芥子10克,制附片6克,淫羊藿10克:偏热者,加板蓝根10克,银花10克,连翘12克;偏湿者,加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苍术10克;气虚血瘀者,加党参30克,丹参30克;肾虚者,加枸杞子15克,巴戟天10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李德麒方,临床屡用,疗效尚属满意。方中全蝎、地鳖虫、甘草三味系笔者临证时加入,验之临床,效果尤佳。

32.罗氏参葛口服液

【组成】丹参15克,葛根30克,白芍药30克,黄芪15克,桂枝12克,田七粉7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制法】浓缩液。上药除三七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再将三七粉兑入和匀,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每日服3次。2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调和营卫、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综合征。

【加减】手臂麻木疼痛者,加秦艽10克,桑枝12克;胸闷不舒者,加枳壳12克,郁金9克;腰背疼痛者,加金毛狗脊15克,盐炒杜仲12克;头晕者,加龟板21克,枸杞子12克。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罗永成方。屡用效佳,总有效率达95%以上。

33.吴集萸散

【组成】吴茱萸30克,白芥子30克,牛膝9克,细辛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末30克,以黄酒适量调和成膏状,外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和大椎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温经散寒、化痰散结、导邪下行。

【主治】颈椎综合征。

【附记】引自《足底疗法治百病》。程爵染方。屡用有效。

34.参地散

【组成】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地鳖虫、威灵仙各等份。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加减】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胃纳不佳者,加山楂、神曲;脉细无力者,加黄精。剂量均为等份。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糜伟康方。屡用效佳。

35.通络舒经散

【组成】葛根20克,羌活15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地鳖虫15克,千年健15克,川椒15克,片姜黄30克,威灵仙30克,儿茶10克,乳香10克,没药15克,大黄15克,血竭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一布袋内,放入清水浸泡10分钟(水量宜少),再煎熬15分钟左右,取出药袋备用。

【用法】外用。待药袋温度适宜,将药袋放置颈部。再加热水袋保温,热熨敷之,每次热敷1~2小时,每天1~2次为宜。每袋药可连续使用3~5天再更换1次药料。

【功能】疏风祛湿、活血散瘀、通络舒筋。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王复让方。屡用效佳。

36.鹿蛇苁蓉丸

【组成】熟地黄15克,丹参10克,桑枝10克,生麦芽10克,当归尾10克,鹿衔草10克,骨碎补15克,蛇蜕6克,肉苁蓉6克,生蒲黄20克,鸡血藤15克,地鳖虫1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37.鸡羊散

【组成】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鹿衔草30克,木瓜15克,葛根15克,骨碎15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鳖甲10克,龟板10克,地鳖虫10克,甘草10克,桂枝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20天为1疗程。

【功能】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38.灵仙口服液

【组成】白芍药25克,葛根25克,威灵仙25克,丹参25克,鸡血藤25克,当归15克,桑枝15克,川芎15克,木瓜15克,骨碎补15克,熟地黄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张存梯方。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39.归红颈椎膏

【组成】当归20克,红花20克,防风20克,威灵仙20克,片姜黄20克,羌活20克,透骨草20克,川乌20克,冰片10克。

【制法】散剂。将上药前8味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冰片单包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末20克,冰片2克,和匀,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摊在两块8cm×8cm的布上,分别贴敷在两足部颈椎反应区或压痛点,小结节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屡用有效,久用效佳。若在用药前用热水(以能耐受水温为宜)浸泡足部10分钟,并在反应区按摩数分钟后再贴药,则效果更佳。

40.温化散

【组成】白花蛇2条,麝香3克,冰片12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肉桂6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取药末少许,撒在患处(阿是穴),用伤湿止痛膏固定。3天换药1次。7次为1疗程。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临床屡用,久用效佳。同时用本方外治各处骨刺,效果亦佳,笔者曾试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刺多例,均收良效。

41.川芎荆防膏

【组成】川芎、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茶叶、片姜黄各30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2个月为1疗程。

【功能】疏风清脑、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42.通化口服液

【组成】丹参18克,葛根18克,桂枝6克,赤芍药12克,当归12克,白芷9克,羌活12克,黄芪18克,地龙9克,大枣18克,炙甘草8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通络化瘀、调补气血。

【主治】颈椎综合征。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症加减。

【附记】引自《名医治验良方》。胡肇基方。屡用效佳。

43.葛通散

【组成】葛根30克,路路通30克,桑枝30克,当归15克,刘寄奴15克,川芎12克,片姜黄12克,白芷12克,红花9克,独活9克,胆南星9克,白芥子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化痰、活血通络。

【主治】颈椎病。症见肩臂疼痛、手指麻木等。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44.灵芍口服液

【组成】白芍药3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2克,威灵仙12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功能】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白芍是方中主药,可酌情加至60克,又因白芍性寒,如有腹泻可减量,的加炒白术、茯苓。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有人用本方治疗200例,结果痊愈172例,显效25例,进步3例,总有效率达100%。

45.归葛散

【组成】当归20克,葛根20克,赤芍药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薄30克,川牛膝18克,桂枝6克,地龙12克,威灵仙12克,全蝎8克,地鳖虫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46.芪葛苁蓉丸

【组成】生黄芪15克,生地黄15克,肉苁蓉15克,葛根30克,当归12克,鸡血藤12克,威灵仙12克,川牛膝12克,乳香6克,儡蚕6克,透骨草15克,桂枝6克,地鳖虫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或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主治】各型颈椎病。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笔者师传秘方。多年应用,疗效颇佳。本方对颈椎病发作期可缓解疼痛,慢性期又可治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各种症状。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