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组成】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15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
(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应该说历史上有几个清暑益气汤,这里《温热经纬》的清暑益气汤过去也叫王氏清暑益气汤,有的教材写王氏清暑益气汤,以区别于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燥湿力量比较强,突出治疗暑湿。
病机分析:
王氏清暑益气汤主治以暑热气阴两伤为主,暑气通于心,暑热扰心可以表现为心烦,脉数。这是暑热本身的表现。暑热伤气会见体倦少气,精神委靡。津伤,则可见口渴,小便短赤,汗多,脉虚数。所以清暑益气汤临床表现就是暑热、伤津、耗气三个方面。
治法:
其治法体现了暑病的基本治法和用药特点,把清暑、益气、养阴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方义分析:
用西瓜翠衣和西洋参联合起来作君药。西瓜翠衣是西瓜皮外面绿的那一层,擅长清解暑热,又称为天生白虎汤。西洋参益气养阴,照顾到暑热引起的气阴不足。暑热伤阴是证候表现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臣药主要是考虑阴伤,麦冬、石斛有养阴清热作用,解决暑热伤阴。荷梗既能够清解暑热,又有行气作用。黄连、知母清解暑热,也是常用药。知母有一定滋阴作用。竹叶能够清心利水,黄连配竹叶能够清心。甘草、粳米联合起来益气养胃,粳米还能够补充阴液。所以整个方的治法、配伍比较清楚,围绕着暑病耗气伤阴。
类方比较:
这个方的构成有点像治疗热病后期,气阴两伤的竹叶石膏汤。这两个方有什么区别呢?竹叶石膏汤在清解暑热方面没有清暑益气汤的力量强,因为清暑益气汤中黄连、知母和西瓜翠衣结合,养阴清暑热力量要比竹叶石膏汤强。但竹叶石膏汤用半夏照顾到胃气上逆的兼证。竹叶石膏汤使用的季节,凡是各类温病后期,耗气伤阴都可以使用。而清暑益气汤是暑病的一个专用方,因为过去西瓜翠衣只有暑天才有,不像现在一年四季你都买得到西瓜。西瓜翠衣作为君药,说明了不一定是价值很高的药才作君药。从价值上来说,中医用药不是以药贵贱为选择标准。总之,暑病伤及气阴,用王氏的清暑益气汤;如果夹湿重,则选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
辨证要点:
王氏清暑益气汤,临床使用时以气阴两伤为辨证要点。
随证加减:
如果暑热很重,发热较高,可以加石膏,增加清透力量;暑热较轻可以去黄连。这个方增加清透的药物,可以用于小儿夏季热。因为本方比较甘润,对夹湿者不适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4037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