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 医 / 科 / 普
有些时候,脾胃虚弱还真不是它自己的问题,“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谁呢?肝胆。
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所以肝天克脾。
就像领导接到了任务会往下分发,当肝顶不住压力,它也会把重担分给别人。脾就是它选的小倒霉蛋。
肝主疏泄,人一有压力,肝气就会受阻。
我们知道湿久化热,湿气在体内停留久了,会闷出火来。平常肝气会及时把湿气排出去,但现在肝气堵了,湿气排不出去,湿热就产生了。
肝一看形式不好,麻溜地把这个皮球踢给脾胃。湿热也很喜欢脾胃,一安家落户就开始作妖,让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乏力。
事实上,脾胃和肝胆不愧是好哥俩,脾胃如果有湿热,同样会推给肝胆,主打一个“谁也别想好过”。
在中医上,有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叫肝脾不调。
肝脾不调怎么办
……
遇到这种情况,就得让这哥俩消消火、协调好。我方派谁来当这个消防调解员呢?
舒肝益脾颗粒,适合揽这个活。
它有5个成员:茵陈、蒲公英、五味子、茯苓、山楂、黄芪。
看着应该都挺眼熟的,容我隆重给大家介绍一番。
茵陈,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三试茵陈,才试出这味针对肝胆的好药材,其功效也是响当当。
茵陈不仅能清肝胆湿热,还能化解肝气郁结,对付肝胆湿热引发的口干、口苦、胸痛、两肋痛,那是小菜一碟。
蒲公英的功效大家应该知道,它有寒性,能清热,不入药的时候可以泡茶、炒菜,入了药就是对付肝胆脾胃湿热的主力军。
五味子,平常泡水喝可以助眠,用在这里起到滋阴生津的作用。
湿热是有火,水会变少,水少也会助火,这里要用五味子补补津液,免得津液都流失走了,火势更旺。
茯苓,堪称“祛湿招牌”,哪里有湿,哪里就有茯苓,能把没排干净的湿气统统清出去。
山楂,健脾消食,是个拉偏架的,专补脾胃,帮脾胃搞消化。
最后黄芪,俗话说打一巴掌给一甜枣,黄芪就是那个给甜头的。
肝胆脾胃跟湿热干完架,再左右互搏内斗一番,实在没力气负担工作了。这时候黄芪上去加加油,打打气,补补能量,肝胆脾胃又有劲干活了。
整体来看,主要抓了两个点:清肝胆湿热、健脾胃。
因为药效既针对肝胆,又针对脾胃,所以舒肝益脾颗粒能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胆囊炎,还能治脾胃湿热、脾胃虚弱。
能搞定的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腹痛腹泻、胸前胀满、两肋疼痛。当然,都是肝胆脾胃引发的。
不过,由于症状的判别不那么容易,我建议大家,使用之前先找个靠谱医生辨证,有专业人士指导着服用,你才知道自己吃的对不对。
另外,舒肝益脾颗粒是治疗肝胆湿热症的,如果还没发展到这一步,只是肝郁脾虚,刚有苗头,那我推荐你吃逍遥丸,我估计你更熟悉这个。舒肝益脾颗粒,相当于它的进阶版。
我是中医张西洁,专注肝胆脾胃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希望今天介绍的这款中成药对你有所帮助。
– The End –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981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