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滤泡辅助T细胞,TET2、IDH2、DNMT3A基因突变频率高。
临床特点
-
侵袭性临床特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常伴有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结外以肝脾大、皮疹为主。骨髓侵犯也比较常见。
-
血清学检测常有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血症、coombs实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
-
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多见。
HE形态特点
- 淋巴结结构部分或者完全破坏;
- 淋巴组织增生,常延至结外组织;
- 背景可见反应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等;
- 分支状不规则高内皮静脉增生;
- 成簇/成片的透亮细胞巢,小到中等大小。
病例展示
淋巴结结构部分破坏,左边淋巴结构正常,右边区域淋巴组织弥漫增生,延伸至被膜外(“桥接现象-特征性”),染色质淡
不规则分支高内皮静脉增生;细胞胞浆丰富透亮(正常边缘区淋巴细胞可以胞浆透亮),核不规则,背景反应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浸润
被膜内外可见成簇的透亮细胞巢
红染的基底膜样物;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胞浆丰富淡染,可见正常的小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
-
T细胞标记阳性:CD3/CD2/CD5/CD7
-
辅助T细胞标记阳性:CD4/ICOS/BCL6(60%病例)/CD10/CXCL-13/PD-1(正常辅助T细胞存在生发中心)
-
滤泡树突网增生标记:CD21/CD23/CD35(如果没有滤泡树突网细胞增生和高内皮静脉,但是有辅助T细胞免疫表型,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伴有辅助T细胞免疫表型。)
-
EBER阳性:80%-95%病例可见
问题:为什么AITL可以转换为B细胞淋巴瘤?
EB病毒感染的是B细胞,不是肿瘤细胞,所以可以发生B细胞淋巴瘤转化,可以在一个病例中既有AITL,又有B细胞淋巴瘤;或者之前为AITL,复发后B细胞淋巴瘤。
病例免疫组化展示
CD3
CD4
ICOS
Bcl6
CXCL-13
背景中的B细胞CD20 (较多),肿瘤细胞-
CD79a染色同CD20
为什么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背景中B细胞很多?
CXCL-13因子可募集炎性细胞,肿瘤细胞为辅助T细胞,需要B细胞环境!
CD21低倍
CD21(中倍)标记紊乱的树突网(吹风样紊乱)
EBER阳性
ki67高
基因克隆性重排
-
TCR:75%-90%病例
-
Tg:25%-30%病例
预后及治疗
预后不良,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即是晚期病变。AITL缺乏标准治疗方案,常用的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远期疗效不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796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