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以疗法思想是,以脉定脏,以脏定病因,以药的阴阳五行修复我们人体失衡后无法自已修复的内脏,这样不仅能把病治好,同时能修复我们人体失衡的内脏,使它们阴阳五行平衡,生生不息,支撑我们身体健康。
补是扶正,泻是祛邪。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是指当某脏虚衰时,除直接补益该脏外,应注意补益其母脏,使母能生子,该脏得到尽快的恢复。如肺气不足,经常感冒、汗出、咳嗽等,除直接补肺外,重视补脾,使土能生金,则肺虚能尽快得到康复。
实则泻其子是指某脏之病因子实引起时,除直接泻该脏外,泻其子脏也是重要的治法。如肝火偏盛,影响肾的封藏功能,而致遗精梦泄,在治疗上就应清泻肝火之实,使肝火得平,则肾的封藏功能也就恢复,遗精梦泄可随之而愈。
壮水制阳、益火消阴
壮水制阳是指采用滋阴壮水的治法,治疗一般寒凉治法不能控制的阳亢证,适用于因肾阴不足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阳亢证。如头晕目眩,舌燥喉痛,虚火牙痛等症,非因阳亢实证,须用咸寒之品如六味地黄丸之属滋肾水以制虚阳。滋水涵木以抑肝阳上亢的治法,也是由此治则而派生的。
益火消阴是指采用补益命门之火的治法,治疗一般温热治法不能控制的阴寒证,适用于肾之真阳不足所引起的阳虚内寒证。如畏寒怯冷,腰痛腿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水肿等症,非因一般生冷寒凉所致的寒实证,须用温补肾阳之剂如金匮肾气丸之属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才能控制此类阴寒虚证。
泻表安里、开里通表、清里润表
这是将脏腑的表里关系运用于治疗上的治则。适用于脏与腑之间表里俱病的情况。如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当阳明实热,大便燥结而致肺气壅阻时,只从肺治很难见效,就可采用凉膈散泻表(大肠)而安里(肺)。又如肺气壅阻不宣,致大便燥结者,只从大肠施治,亦难见效,在治疗上就可采用瓜蒌桂枝汤加减以开里(肺)通表(大肠)。再如肺阴虚而生燥,津液被耗所致大便秘结,在治疗上就可采用二冬汤加减以清里(肺)润表(大肠)。
肝 有余泻之: 泻子—甘草。
行气—香附、川芎、瞿麦、牵牛、青橘皮。
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术、京三棱、穿山甲、大黄、水蛭、虻虫、苏木、牡丹皮。
镇惊—雄黄、金箔、铁落、珍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银箔、铅丹、龙骨、石决明。
搜风—羌活、荆芥、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防风、皂荚、乌头、白附子、僵蚕、蝉蜕。
不足补之: 补母—枸杞、杜仲、狗脊、熟地黄、苦参、萆薢、阿胶、菟丝子。
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川芎。
补气—人参,黄芪,天麻、柏子仁、苍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
本热寒之: 泻木—芍药、乌梅、泽泻。
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 攻里—大黄。
标热发之: 和解—柴胡、半夏。 解肌—桂枝、麻黄。
心 火实泻之: 泻子—黄连、大黄。
气—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柏。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669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