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很常见的症状。如果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出汗,这个不做病论,这是生理性的出汗。
引起病理性出汗的原因有很多,有外感,有内伤,有虚,有实。比如外感风寒表虚的恶风,汗出,脉浮缓,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发汗过多,遂漏不止,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气分热盛,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用白虎汤。肺卫不固用玉屏风散。阴虚盗汗用当归六黄汤,等等。
但是最常见的就是气虚汗出与阴虚汗出。在此,给大家两个小药方,可以很好的针对气虚汗出与阴虚汗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入复方使用,而且药性平和。
这两首小药方都是从治疗汗出的名方牡蛎散演化而来的。牡蛎散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能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的药方都是确有疗效的。牡蛎散主要治疗的就是体虚自汗、盗汗。
原方为∶
生黄芪 煅牡蛎 麻黄根 浮小麦
牡蛎散治疗自汗和盗汗,一般来讲,自汗为气虚,盗汗为阴虚。我做了一个演化,使之治疗自汗或盗汗的时候更精准。
煅牡蛎是收敛固涩的一味良药,但是我总感觉有点太“硬”了,用在安神或重镇潜阳的时候可以用,在治疗汗出的时候,尤其是自汗和盗汗的时候我更喜欢用五味子。
五味子益气养阴,治疗气虚可以用,治疗阴虚也可以用,而且味酸,可以敛汗。同时可以补益心气,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则伤心气,五味子还能补益心气,所以五味子治疗自汗和盗汗很合适。在这里,就用五味子代替煅牡蛎。
再有一味药就是麻黄根,麻黄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止汗。用于止汗,我最常用的是糯稻根,可以把麻黄根换做糯稻根。当然,这里用麻黄根也是没问题的,我只是根据我的习惯,在这里用糯稻根。
我们根据气虚汗出和阴虚汗出,可以更好的调整。
气虚汗出∶生黄芪30g 五味子10g 糯稻根10g 浮小麦30g
阴虚汗出∶地骨皮30g 五味子 10g 糯稻根10g 浮小麦30g
气虚就用生黄芪补气固表止汗,这也是牡蛎散原方里面的药物。五味子代替煅牡蛎,糯稻根代替麻黄根,浮小麦也是原方里面的药物。
阴虚就用地骨皮,地骨皮可以退虚热,治疗骨蒸潮热,是治疗有汗骨蒸的要药。从地骨皮治疗有汗骨蒸就能看出来,骨蒸是因为阴虚,治疗有汗骨蒸,可见地骨皮治疗的汗是阴虚所致的汗出。所以治疗阴虚汗出可以用牡蛎散,把生黄芪换做地骨皮,这样更加契合病机。其他药物还是一样的。
这就是对于止汗小方的感悟,在这里汇报给大家。有商榷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温馨提示∶文中药方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应用。
最后,祝大家元气满满,身心俱佳……
2023.7.22 写于北京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360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