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问集】寸口分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2024
04-25

【问集】寸口分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重点:

资料:

一、资料一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桡骨茎突为标记,其稍向内方的部位称为“关”(又称关脉),从桡骨茎突至腕横纹桡侧端的部位称为“寸”(又称寸脉),从桡骨茎突至其后(肘端)7分处为“尺”(又称尺脉)。寸、关、尺三部在左右手共为六部脉。

其分部对应关系是:

左寸与心(膻中),

左关与肝、胆(膈),

左尺与肾(小腹)相对应;

右寸与肺(胸),

右关与脾、胃(腹),

右尺与肾(小腹)相对应。

这种对应关系,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规定的。也就是上部脉(寸脉)候躯体上部(心、肺、胸),下部脉(尺脉)候躯体下部(肾、小腹)医|学教育网整理。

此外,也有不分寸、关、尺三部,只以浮取、中取、沉取等指力轻重区分,左手脉诊心、肝、肾,右手脉诊肺、脾、命门,这种方法适用于危急病症或年老体虚病人。

二、资料二

资料三、

壹、寸口分候脏腑

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寸脈候上焦,關脈候中焦,尺脈候下焦

一、现在临床上一般是根据《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即上(寸脉)以候上(身躯上部),下(尺脉)以候下(身躯下部),来划分寸口三部所分候的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寸关尺分候脏腑首见于《内经》,所叙述的内容为:

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

后世对寸关尺分候脏腑,多以《内经》为依据而略有变更。

必须指出,寸口部寸关尺分配脏腑,其所候的是五脏六腑之气,而不是脏腑之脉出于何部。

二、关于寸关尺分候脏腑,文献记载有不同说法,具有代表性者如从下表可以看出,寸口六部脏腑分候中,五脏及胃、胆、膀胱的分属部位,各家所说皆同,分歧主要在大、小肠和三焦。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外二个方面,一是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把肺与大肠定位于右寸,心与小肠定位于左寸;另一种是根据脏腑的解剖位置,“尺主腹中”,所以把大小肠定位在尺部;将尺部定为三焦者,只是个别医家的意见。

此外,也有不分寸、关、尺,但以浮、中、沉分候脏腑的方法,如以左手浮取候心,中取候肝,沉取候肾;右手浮取候肺,中取候脾,沉取候肾(命门)。

寸口诊法的脏腑相应定位,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寸口与脏腑相应的几种说法比较

《医宗金鑑》配得好一些,它结合了脏腑理论,因为心和小肠相表裡,心是在左边,在左手上,肺是在右手的寸脉上,肺和大肠相表裡。

常用寸口三部分候脏腑

寸 口寸关尺

左心膻中肝胆膈肾小腹(膀胱、小肠)

右肺胸中脾胃肾小腹(大肠)

贰、寸口分候脏腑的理论根据,诸说不一。

(1)根据气血阴阳的理论而确定:

中医学认为,右手偏旺于气,左手偏旺于血。肺主气,气旺于右,胸中为肺的宫城,肺又主气,并为宗气所居之处,故以右寸配肺;心主血,血旺于左,膻中(心包络)为心的外围,故以左寸候心与膻中;脾居中州,体虽偏左而气行于右,由于脾胃互为表里,故以右关配脾胃;肝主藏血,其体虽在右而气化作用实行于左,由于肝与胆互为表里,故以肝胆配左关;肾在腰之两旁,位居低下,故候于两尺;小腹属下,为大小肠、膀胱所居之处;而膀胱、小肠从阴以配于左尺;大肠从阳以配于右尺。诚如李时珍所云:“两手六部皆肺经之脉,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为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说明寸口脉所候,为五脏六脏之气,而非其体。

(2)根据脏腑部位所在而确定:

《难经·十八难》指出:“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之以下至足之有疾也。”这是把躯体划分为胸、膈、腹三部,由于心肺居于胸中,故应于两寸;肝脾居于膈下,故应于两关;两肾居于脐下,故应于两尺。这种脏腑配属方法,实际是源于《内经》“上竟上”、“下竟下”的原则。

(3)根据了五行生剋的理论。

五行生剋说“天一生水”,人、动物都要有水,生命过程存在首先要有水,天一生水。这个水对我们人来说,肾藏精,肾主水。肾在什么地方,左肾,左面这个地方,配在左面的尺脉。配在左面的尺脉以后,那么水能生什么呢?水能生木。因此由左面的尺脉,一生就生到了关脉上,木又能生火,又到了左手的心了。所以是由肾水到肝木,到心火。火是同气相求,心火和相火紧密相连。有这个心火又转到了右面的尺脉,命门。命名这个火能生什么?火生土,所以就到了右手的关脉,它就和脾胃有关。脾土生金,所以就配属了右手的寸脉。金生水,这样又交叉到左手上面来了。就到了左手的尺脉。所以这样一个五行生剋的循环。五行相生的循环。就用这个道理来解释的。好多说法。比如《难经》裡面十八难讲“此皆五行子母相生养者也。”为什么这样配属?这是根据五行子母相生来的。《类经附翼》,张景岳的《类经》后面,有一个《类经附翼》。张景岳讲:“经文虽无五行所属之分,”《类经》裡面并没有分这个什么五行,关是属火,属木,右关就属于土,没有这个五行的名称。“而后世诸贤以左尺为水,生左关木,木生左春火,君火类从于右尺,而为相火,火生右关土,土生右寸金而止,甚属有理。”他认为这个很有道理。是一个五行相生的理论。

还有,张璐《诊宗三昧》这本书裡面讲“火旺于南,故心居左寸,木旺于东,故肝居左关,金旺于西,故肺居右寸,土旺于中,而寄于西南,故脾胃居于右关。水旺于北,故居两尺。”这是根据东南西北水火这样来分。也是根据了五行。

陈修远的《医学实在易》讲得更清楚了,前面这段不讲了,“…,心主脉,肝主血,血脉生于肾精”,所以心肝肾,“是以左手三部俱主血”,都和血有关係。“肺主周身之气,脾胃元真之气,气生于火,是以右手三部都属于气”。就是说右手是肺主气,脾为气血之源,命门之火又是生气之源。所以把右手是肺、脾、命,左手是心、肝、肾。就是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这个道理。左面是肺主气,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肾阳为生气之源,把它配属右手。这样的道理来解释的。

这些解释,这是讲后人,实际上这个配属了以后,慢慢大家都在积累经验,都在这裡想办法来进行解释,找这么一些道理来解释。就用到了阴阳、气血、脏腑的上下,五行的相生剋等等这样的理论。来进行解释。因此寸关尺之所候脏腑,按脏腑的上下位置划分比较好。心、肺在上焦,所以在寸部,脾胃、肝胆在中焦,所以候关部,肾、命门,就是肾阴、肾阳,在下焦,所以候尺脉。这是一个结论性的看法。就是脏腑的上下位置,那么它的小肠、大肠、膀胱什么的,也应该按这个位置来划分。不要把小肠、大肠配在寸脉上。小肠、大肠它的部位应该是在下焦。所以一个配在尺脉上。

第二个,脏器配于左右手,是根据什么来的。是根据了五行生剋制化,实际上是相生。没有讲到相剋。根据生剋制化,上下升降、气血阴阳原理而确立的。为什么左手是心肝肾,右手肺脾命,为什么不是左手肾肝心,右手命脾肺呢?或者不叫做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肾?为什么这样配起来呢?它主要是根据了五行相生。就是我们讲的五行相生,和气机的升降。阴阳、气血的理论来配属的。得出这么个结论来。

寸口脉象主病的意义,在临床上常用“独异”主病的概念。即首先综观三部脉的共同特征,了解脉象变化与病性病位的关系,如:弦主肝病,濡主脾病,洪数多主热证,沉紧多主寒证等;然后再比较六部脉象,是否在某一部位有独特的变化,根据脏腑与寸口脉相应的关系,推测发病部位。

叁.分候的應用和原理

分候总则。一个认为六部脉基本是一致的。应该说,六部的脉,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要大就都大一点。要有力六部脉都有力,要浮就都浮。特别是迟数,不可能是古代的那个描述,脉搏,有的脉像,《医桉》裡面写,“左脉数,右脉缓,..”不可能一边数一边缓,一边迟一边快,那是不可能的。应该说是相等的。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对这个六部分候,因为它六部的脉基本上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差别,按照周学霆《三指禅》上面讲“分而不分,不分而分”,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分而不分就是说你应该要知道,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而不分就是说,来了脉,不一定就硬要分出来,左手寸怎么样,关怎么样,尺怎么样。右手寸又是弦,关又是缓,尺脉又是缓,寒证哪一部脉又是数。不一定那么仔细分。“分而不分,不分而分”,你虽然不分,必要的时候又要分。所以我理解就是可分则分,不必要机械的去分。可以分辨出来,它有不同的时候,你就要分,六部脉有不同。它都是一样的,写脉桉的时候,你非要写一个左寸弦,右寸缓。左关疾,右尺弱,非要那么分。没必要。但是如果这个病人,他的脉搏哪个地方确实有不同的时候,那你就应该分了。所以我说可分则分,不要机械地去分。这是一个观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