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和封髓丹加干姜、肉桂而成。针对症状是怕热不欲近衣被(虚火上浮),得热后咽痒、咳嗽,干咳无痰(如属阳虚则水泛,痰从舌根而涌)。
(1)潜阳丹
潜阳丹由砂仁、附子、龟板、炙甘草组成,出自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所撰《医理真传》,为纳气归肾之法。
龟板甘咸、寒,咸可软坚散结,寒可清热,甘可滋阴。龟板滋阴清热,针对阴虚血亏,骨蒸劳热。腰膝痿弱无力者用,虚而无热者禁用。
附子燥湿祛寒,温通十二经络,针对寒及三阴。
砂仁辛温醒脾,温中化湿,针对脾弱湿滞不思饮食。
四逆汤回阳救逆,其应用条件是四肢逆冷(手脚热量不过小臂小腿),冷汗自出(阳虚生外寒),及一切虚寒厥冷(里寒明显,有四肢拘急)。附子走而不守,一般需炮姜温里留守。附子宜生用为妙,用炮姜制其毒性,不生用可用黑附片。附子易劫三阴,有阴虚者用白芍敛之。炙甘草守中益气生津,因其甘中有苦可补心气,如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首。四肢逆冷可视为为心肾阳虚,心阳过低血气不行小臂,肾阳过低血气不下膝盖。
外寒(怕冷)里寒(苔白腻结及以上)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里外俱热用凉膈散。外寒里饮(肺有寒饮)用小青龙汤,外寒里热用大青龙汤。
肉桂辛甘大热,益火消阴,可走可守,温补元(肾)阳,引火下行可用肉桂。阴平阳秘,有阳损及阴可重用熟地。肾阴肾阳都有虚亏,可用肉桂熟地,一般配比是1:3或者1:6。
肾主纳气,引火归元。肾不纳气如都气丸,组成如下:
熟地黄八钱(24g),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各12g),泽泻、牡丹皮(血分有热)、茯苓(清浊未分)各三钱(各9g),五味子二钱(6g)
都气丸为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六味地黄丸三阴三泻,五味子止咳平喘,安和五脏。纳者为絮,纳气需存阴。都气丸针对阴虚作喘。
潜阳丹如何纳气归原?龟板至阴,用龟板滋阴,可引(肾)阳入(肾)阴。如乌梅丸,同样以乌梅引(肝)阳入(肝)阴,使肝热不移入胆。用附子走窜温通经络,用砂仁逐中焦之阴寒而能纳气,用炙甘草守中益气生津。虚浮之火用龟板固涩,过中焦阴邪用砂仁炙甘草,走少阴经归原用肉桂或者附子。
(2)封髓丹
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炙甘草组成,出自《御药院方》有降心火,滋肾水之功。黄柏之用在于除热坚阴,助益龟板。
(3)潜阳封髓丹
炮姜10 砂仁15 盐黄柏20肉桂10
炙甘草15 醋龟甲20 白附片10
龙骨30 牡蛎30
潜阳封髓丹有如下说明:
(1)四逆散温阳救逆,针对四肢逆冷等。
(2)肉桂温肾阳,附子走而不守无此作用。醋龟甲引阳入阴,得砂仁纳气,醒脾以化,以黄柏助以坚阴。
(3)龙骨牡蛎平衡肝肺气机,使肝肺气机从缓,用于固涩止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不和(肌肉腠理不和),以龙骨牡蛎止汗。
(4)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止热汗,潜阳封髓丹止冷汗,破格救心汤止油汗。
△砂仁辛温,能纳气归肾,能除中焦阴邪。木香砂仁为对药,针对肝郁脾虚之症。
△生姜长于解表散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偏于祛里寒,为温中散寒之至药,包括温肺化饮;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132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