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团队
正安文化广州
2024-04-18 12:00
广东
本 期 导 读
逐除春天乱跑的一团火,让阳气顺利生发
相信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无论是否接受过学校的教育文化熏陶,或是否具备农耕的常识,直观感知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这次,我准备用一个理工科的视角,分享我对节气的一些看法和感知。
节气是古人对于每年的一个具体时间点,进行了气候特征的划分和把握,这个规律已经总结得非常精妙了。
要说季节气候在自然界当中所形成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水和温度的组合,即湿度和温度的组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暖湿气流、冷空气等等。
温度、湿度,在气压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气象的变化。
如果抽象来看的话,所有的天气自然变化都源于「温度」。
再回归到蕞本质的原因——就是阴阳更替。「阳」,就是太阳,太阳给地球提供的温度,造就了地球上所有的气候。
回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起源「易经」,也是由阴阳来组成的。不管是八卦、六十四卦,它都是阴阳的组合,从理工思维看来,这就相当于「二进制」。
代入到气候模型,实际上就直接反映了地球上的阴和阳,即温度的变化。用蕞朴实的二进制方式来描述一年四季的温度,或者说寒热总量的变化规律。
红色的是阳爻「—」,黑色的是阴爻「— —」。
一阴一阳,刻画出每个时节寒热总量之变化,随着阴阳的增减更替,生动描绘出一年气候变化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也能够对应到二十四节气。比如,现在清明时节,清明对应的十二辟卦是夬卦,「泽天夬卦」。
从卦象看,一阴而五阳。
阳气强盛于下,强大的阳气,将要驱除弱小的阴气,就如温暖的阳光驱赶寒气。
兑为泽,上泽下乾,泽中的水高高在上,泽中的水气蒸腾,到达了天上,阳气持续旺盛,逐渐有闷热感的水汽蒸腾。
我们在这个时节,也会有非常直观的体感——「清明时节雨纷纷」。
这个模型落到气候,可以指导农耕种地;落到我们身上,也可以用于预测各种人表现出的疾’病状态。
阳爻集中在下半部,对应躯干部位的下半部,了解中医的朋友都知道有上中下三焦的概念,所以,这股「热能」明显就是对应在「下焦」。
无论是从节气特点来看,还是这个卦象来看,还是从人体来看,春季都有这个特点,身体里面的「一团火」开始逐渐萌动。
对于人体而讲,当底下那团火慢慢起来了,就开始有一种开始生发的感觉,有一种要出去做事的感觉,有一种志向往上升腾的感觉。人开始醒了,开始清明了,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了。以上都是正向能量。
作用到人体的病理影响呢?
「这团火」会让你热、燥、痒、胀。
我们大都听说过「春三月,此谓发陈」。
把陈藏在里面的东西发出来,背后一定是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的。那团火气和热气,就是推动发陈的自然力量。
人类是通过适应天地自然变化规律来完成上百万年的进化。人体自然也形成一种特定的生物钟,与天地自然同频。
从普遍性来说,我们身上会有「一团火」在脾胃影响我们。此外,这团火也可以从脾胃影响到肝系统。
春季这团火
热在肝、颈项、头面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黄帝内经》之中,不乏养生调摄的指导,关于春天调养就提到了「病在肝」。
肝系统首当其冲,开窍于目,眼睛也容易受牵连;「俞在颈项」,俞通「腧」,腧穴,是经气输注的场所,表明「肩颈部」也是邪气入侵的门户;「春气在头也….病之在筋也」,也提示了头面和筋结、筋膜是这团火容易侵袭的部位。
如果跟文化民俗串联起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说春季宜踏青、放风筝。人们借助这种游戏,让你多抬头、极目远眺,一个是解决颈项的问题,再有一个是解决眼睛的问题。
落到身体的具体表现:就是筋的拉伸不利,走路关节嘎嘎响,眼睛不舒服,咽喉痛、高血压、肩颈僵硬不适…..春季肝经当令,都可以从肝经在点穴保健。
用大经络点穴的调理思路,非常简单直接,身体虽然有361个穴位,但是蕞常用的穴位就是十二条经,每条经都拥有的一种特定穴叫做五腧穴。
大经络点穴调理方法也很简单,不用中药、不借助工具、用手指点穴。这就是我们门派的特点,非常注重实操的。
用手指头代替针代替灸,操作起来就方便很多,也不用特别大的力量,不需要用指甲来扣,就按到肤色稍微微发白。五腧穴大多在手脚的区域,这些地方都是皮包着骨头,你摁进去到这个点上,这样的力量刺激就足够了。
恢复肝的疏导功能
太冲+行间
比如你最近正好赶上脖子不舒服;或者头面部不舒服;甚至晚上一点到三点之间,你总觉得睡不舒服,睡不踏实,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那鼓舞着你,让你辗转反侧。
这些都是要调肝的信号,直接试试点这两个穴位,你就点一点试试。
两个穴位一起摁,持续2~3分钟,至于从左脚右脚开始无所谓,两个都点完,加在一起也就是四五分钟的事情。
太冲穴
行间穴
这样疏肝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现在肝经乱了,你也不知道它的寒、热、虚、实。你直接按这2个穴位,等于给它一个疏导力量,让它自己运转,顺其自然地恢复。
打个比方,这个点穴原理,就像交警在路边疏导交通,他不用管每辆车的目的地,但是明确了疏导方向和规则,就能搞定堵塞这件事情。
赶走堵住脾胃的那团火
太白+陷谷
脾经的太白,胃经的陷谷,什么时候要用上呢?
-
脾胃不舒服,总觉得这一团火也不消化;
-
一天都觉得很燥,家里边即使不是很热,想把衣服脱了;
-
身上各处无故骚痒……
这些大概率脾胃里边有热。
现代人大多吃得很丰盛,又很少运动。
长期多年积累下来负担,让脾胃消耗不了,就淤堵有热。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来调脾胃,让脾胃运转起来,让它里边儿东西开始消化,分解出去了。
那团热没有了,肚子就不胀了,身上也就不痒了,你也就不会烦躁不安了。
在大经络点穴看来,下焦重点,其实也在脾胃。而且,从五运六气来看,今年是土旺之年,自身脾胃功能的异常,都会被各种放大,无论虚寒、还是郁热。
所以,千万别认为只有热在脾胃,也可能有的人,就是寒在脾胃。
这个点按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就是有脾胃寒,寒的症’状出来了,我就点了一两天脾胃寒的穴位来调节。当「寒」消失了,后来才又出现了热的表现。
文中的点穴方案是根据当下节气的特点而给出的普适性调理方案。
如果你也恰好喜欢大经络点穴的直观原理,想更好地帮助自己和家人用好这个手法,衷心建议大家先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先好分析,再进行调理,深入了解用穴的逻辑和原理,才能更好地收益
✦ 课程广告✦
新进阶课上线
22节精选内容+4场直播
助教带学
↓↓干货满满,来了就有收获↓↓
☟
更多课程信息及福利
请咨询班主任
18024039832(凯琪老师)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取消微信公众平台广告规范指引
人划线
#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064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