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2 蚯疽草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Qiū Jū Cǎo 【别名】白头菜、夜明草(《广西药植名录》),肉桂草、泥鳅菜(《福建中草药》),鱼眼草、茯苓菜(《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山胡椒菊的全草或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被柔毛或秃净,.... Read More >
201502-12 岗柃叶 【拼音名】Gǎnɡ Línɡ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groffzi Mer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岗柃 灌木或小乔木,高3-5m;嫩枝圆柱形,有黄褐色长丝毛。单叶互生;叶柄长不过1mm;叶片.... Read More >
201502-12 青蛙胆 【拼音名】Qīnɡ Wā Dǎn 【别名】田鸡 【来源】两栖纲蛙科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以胆囊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咽部靡烂,或轻症咽白喉。青蛙胆2个,吞服,每天一次.... Read More >
201502-12 薯良 【出处】《药性考》 【拼音名】Shǔ Liánɡ 【别名】赭魁(《别录》),朱砂莲、鸡血莲、血母(《贵州民间方药集》),血三七、雄黄七、血葫芦、朱砂七、红药子、恶边(《湖南药物志》),酱头、避血雷(《贵州草药》),金花果(《云南中草药》),红孩儿、孩儿血(江西《草药手册》),血娃(《曲靖.... Read More >
201502-08 白线蛇 width="500"] 白线蛇[/caption] 【拼音名】Bái Xiàn Shé 【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 【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Peters),以去内脏全体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 【功能主治】袪风.... Read More >
201502-08 绞股蓝 【拼音名】Jiǎo Gǔ Lán 【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 【来源】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研粉。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慢.... Read More >
201502-07 白芥子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Bái Jiè Zǐ 【别名】辣菜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 Read More >
201502-07 菊叶三七 【拼音名】Jú Yè Sān Qī 【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 【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微苦,温。 .... Read More >
201502-07 金剪刀草 【拼音名】Jīn Jiǎn Dāo Cǎo 【别名】河边威灵仙、铜脚威灵仙 【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湖州铁线莲Clematis huchouensis Tamura,以根及全草入药。夏秋采根和藤叶分开,鲜用。 【性味】辛、咸、微苦,温。 【功能主治】抗癌,祛风湿,解毒消肿。.... Read More >